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政經學界人士昆山探討建設臺商“精神家園”

2012年09月22日 10: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自兩岸政經學界200人21日齊聚江蘇昆山,圍繞臺商“精神家園”建設進行專題探討。

  什麼是臺商“精神家園”?為什麼建?如何建?

  原科技部部長、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朱麗蘭認為,建設精神家園是臺商集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新需求、新要求,同時也是昆山謀求更大發展的新需求、新要求。對臺商而言,有物質沒有精神,那是丟了魂;對昆山而言保持“第一”面臨著更多挑戰,這是雙贏,更是一個臺商參與由經濟發展到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

  同時她強調,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應以人為本,用愛築園,昆山是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先行區,要打造臺商精神家園的示範,就象80年代昆山自建經濟開發區一樣,實實在在地把她辦成辦好,昆山的精神家園相信也不會是大陸的唯一。

  “月亮是家鄉的比較圓、菜是媽媽燒的比較好吃、朋友是家鄉的比較好,但我們還是熱愛上這塊土地,唱著昆山是我家,我家在昆山的歌,這是因為昆山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用心真誠以待便能贏得真情”昆山市臺協會榮譽會長孫德聰如是説,“現在定居昆山的臺商不在少數,有的將祖先牌位都帶過來,六代同堂,何其美好。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

  臺商沉浸于“精神家園”,臺灣學界人士也是樂見其成,臺灣中央大學、原“行政院經建會”副主任單驥表示,臺商走出臺灣,是為了更大發展,讓臺企永續發展,臺商安居樂業,大陸未雨綢繆,島內也應加緊。中山大學教授汪明生認為,建設精神家園,重在實效,讓兩岸民眾增進互信,都過上好日子。

  昆山是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密集區和兩岸經貿交流的熱點地區,已集聚4000多家臺資企業,投資總額500億美元,佔大陸利用臺資總額的九分之一。談及昆山對臺商的服務,臺商會説用“服務無止境、滿意無終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繼2008年金融危機率先提出“28條”扶持政策後,今年5月底,昆山又出臺“新28條”優惠政策,昆山“5+2”、“白+黑”的工作服務理念,特別是現在提出的“168”服務理念,就是7天乘以每天24小時等於168,被臺商親切地稱為“一路發”。乍看似乎不近人情,昆山市臺辦副主任張琴説,相處久了,臺商就象家人、朋友,若有困難,自然上心、義無返顧。

  昆山提出打造臺商臺胞的“精神家園”已不是一句口號,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向記者羅列了五大工程,具體包括搭建一系列臺胞參與城市建設平臺,融匯一批臺灣特色文化,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完善一套運作機制,做亮一批臺灣特色景點,策劃一批節慶活動,開闢臺灣特色街區,推出一系列惠臺措施等,讓廣大臺商臺胞在昆山放心創業、開心生活,最終實現昆臺全面融合可持續發展。他中肯地説,這只是初步籌劃,還需集思廣益,根據臺胞的切實需求而不斷完善。(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