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眼光”帶來“淡定” 解碼蘇州臺資裂變

2012年09月20日 08: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9日在南京舉行,蘇臺兩地深化合作無疑是峰會議題之一。作為江蘇乃至中國大陸的臺資集聚區之一,蘇州臺資的發展軌跡總被視為生動的樣本。走訪蘇州臺企,在這裡感受到是的臺商長遠的“眼光”所帶來的“淡定”,也是今天蘇州臺資裂變的密碼。

  1到10000隻是個逗號

  “當蘇州臺企數量達到1000家時,我能夠走遍每一家企業,對每一家都很熟悉,而當臺企數量達到10000家的時候,按照每天走訪3家的速度,我需要10年才能夠將所有的企業走完。”這是蘇州市臺辦副主任周永森的一句玩笑話。

  25年間,從第一家臺企落戶蘇州,到臺企數量超過萬家,成為中國大陸的臺資高地。這一數學的背後又有多少故事值得傾聽,有多少經驗值得分享。

  1986年,蘇州華泰有限公司開張了。據《蘇州市誌》載,這家主要生産化纖絲的合資企業是蘇州第一家臺資企業。遺憾的是華泰公司如今早已破産,但它卻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周永森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後期,第一批臺商來蘇州尋找商機,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採用的多是和蘇州鄉鎮企業合資的方式。到1991年底,蘇州的臺資企業中有70%的企業是合資、合作企業,為蘇州以後臺資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