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漁博會搭橋 兩岸漁業合作前景廣闊

2012年09月17日 09:4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從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七屆海峽(福州)漁業博覽會獲悉,本屆漁博會凸顯兩岸漁業文化與經貿交流,臺灣漁業界60家優勢企業參展覓商機。業內人士認為,借力漁博會,兩岸可共謀漁業轉型升級,合作前景廣闊。

  213個展位組成的臺灣館成為當日漁博會上的最熱“氣場”。香氣四溢的魚製品,全長超過180公分的巨型龍膽石斑,引得人們顧盼連連,展現出臺灣的多樣漁業風貌。

  “這次參展,將展現臺灣的休閒觀光漁業,同時了解大陸的漁業文化,提升海峽兩岸漁業合作與交流水準。”臺灣水産協會會長沙志一表示。

  當日上午,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成為亮點。在閩江口,閩臺漁業部門將346萬尾大黃魚、鱸魚等投放臺灣海峽。沙志一在現場呼籲閩臺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兩岸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業界人士表示,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時代下,漁博會將開啟兩岸漁業合作新模式,並成為兩岸漁業文化和經濟交流的重要平臺。

  臺灣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ECFA以及各項漁業便利優惠措施的實施促進了兩岸漁業特別是臺灣漁業的迅速發展,兩岸漁業合作大有可為。

  “兩岸漁業互補性日益顯現。臺灣擁有先進技術,優良的種苗繁殖技術,但養殖面積受限,勞動力成本較高。大陸市場廣闊,自然條件也非常適合水産養殖。”林啟滄説,“兩岸合作在共同研究先進技術,促進漁業升級方面大有可為。”

  近年來,僅福建省便引進了斑節對蝦、九孔鮑等幾十個臺灣水産優新品種,經吸收、創新,大部分品種成為福建水産當家品種。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劉修德表示,兩岸漁業合作不應局限于傳統遠洋漁業、水産養殖和水産品貿易等領域,更可擴展為漁業管理和資源養護、休閒漁業和觀賞魚産業等領域。

  林啟滄認為,漁業作為兩岸重點産業之一,既有著光明的發展前景,也面臨著資源逐漸匱乏的挑戰。他期待通過漁業産業的轉型以及兩岸交流合作,讓兩岸的漁業健康發展、共創雙贏。

  據悉,海峽漁博會的舉辦地福建是漁業大省,是與臺灣漁業合作的重要夥伴。2011年全省水産品總産量達到603.7萬噸,列大陸第三,水産品出口68.82萬噸,居大陸第二。(董建國)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