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臺交流合作“步步登高”

2012年09月15日 13:5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好好利用一系列制度性協商成果,配合兩岸經濟區域發展策略,將會有很大收穫,尤其福建正在大力推動海西建設,與臺灣的合作有目共睹。”臺灣工業總會名譽理事長陳武雄在剛剛落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説。

  “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臺灣企業界對大陸的合作,不僅是産業鏈的建立,更可以延伸到區域合作。像海峽西岸經濟區推出了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及古雷半島石化專區等,先行先試,非常令人期待。”陳武雄説。

  目前,臺灣石化産業發展遇到了瓶頸,而石化是福建的主導産業之一,這讓陳武雄他們看到了“新的關係即將形成”。他説,“去年8月我們已經與中石化等簽署了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投資協議,相信類似合作還會擴大到其他很多産業。”

  以古雷半島石化專區所在的福建省漳州市而言,它是大陸地級市中排名第三的臺商投資密集區。臺資企業的産值、出口、稅收均佔全市三資企業的一半以上,已成為漳州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臺灣百家大企業和上市公司中已有台塑、燦坤、長春、統一、泰山、天仁、臺灣玻璃等多家在漳州落戶。

  “在對臺方面,福建始終扮演先行先試角色。”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如數家珍:對臺農業合作首開先河,福建省共設立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數量居大陸省份之首;福建省赴臺投資企業數與投資規模繼續保持在大陸各省前列,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經商務部核準,赴臺企業29家,協議投資金額7958萬美元;金融業、旅遊業、物流業等第三産業合作不斷深化;海峽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已經成為兩岸産業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福建省吸收利用臺資項目已達11005個,實際到資117.22億美元。“一個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閩臺産業對接格局正在進一步形成,特別在電子資訊、機械、石化、輕紡等領域,閩臺産業合作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日益顯現。”陳樺説。

  近年來,福建陸續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關於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實推動兩岸緊密型産業合作關係的形成。

  陳樺表示:“希望通過閩臺産業合作研討會、臺灣兩岸搭橋專案辦公室等交流平臺,深入研究閩臺合作的潛力領域及其合作模式,研究提出閩臺産業對接先行先試政策,爭取海西區特定區或者若干産業與臺灣某些區域或某些産業能先行對接,以産業合作帶動雙向投資的均衡發展,將大陸的市場優勢和臺灣的運營優勢結合起來,促進兩岸産業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漳州市政協文史委主任涂志偉正忙著準備把他剛執筆編寫完的《臺灣涉漳舊地名與聚落開發》帶到臺灣去。

  “我們將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圖書展,展示近20年來漳州市政協有關漳臺文化研究的成果,還將開展漳臺宗親文化交流活動,與臺灣鄉親暢敘親情,增進相互了解。”涂志偉説。

  “除了經濟合作之外,閩臺在教育、文化、民間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寬廣。”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張文生説,福建作為大部分臺灣民眾的祖籍地,作為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對臺交流尤其是民間交流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地方所沒法取代的。

  “可以預見,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福建對臺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張文生説。(記者 許雪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