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臺商謀劃産業“二轉三”

2012年09月07日 08: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商“抱團”集思廣益,臺企聯“喊話”提振信心,在動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各方都在想法設法協助大陸臺商向現代服務業轉型。

  作為大陸臺商最重要的協會組織、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郭山輝,6日就向出席“2012台商産業轉型峰會”的與會者“喊話”:“大陸是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以臺商20多年來在這裡的創業經驗,完全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再創第二個春天。”

  前有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産業陣地轉移論”,後有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的“一如既往支援説”,可如何轉、朝哪兒轉、怎麼轉,仍是個深刻的命題,頗有點轉好了風生水起,不轉或轉錯了滿盤皆輸的生存意味在裏面。

  對此,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劉璟芳深有體會。她察覺到,現在每次遇到臺商聚會場合,都會發現從事製造業的臺商處境艱難,但從事服務業的臺商,尤其是餐飲業者,正好搭上起飛中的大陸內需市場,許多人都賺錢,讓人羨慕。可説起從第二産業(製造業)轉型發展第三産業,卻也並非易事。

  訣竅何在?記者在採訪中,也聽聞諸多成功臺商的經驗之談,或可借鑒。

  上海麗嬰房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彥稱:“調整和轉變無時不刻。”從初入大陸和自己競爭,到國際品牌入駐後的産品升級,直至現階段大陸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積極應對。

  李彥認為,轉型一直都在,而調整就要放棄一些成長,多加強“內功”,“冬天來了就該休息,而不是去種植”。

  “沒有夕陽的産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在上海市臺商協會副會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田安的眼中,經營者拼命往前衝而不回頭看,是非常危險的。“産業升級究竟從哪開始,並不是東部租金貴了就單純地往西走,這好比每個人的成長,關鍵看基礎有沒有紮好,根有沒有扎深。”

  對此深以為然的,也包括劉璟芳。她説,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趨勢,即使內遷,也必須考慮産業轉型的問題。臺企本身要加強研發能力,增強品牌意識,拓展大陸銷售市場。她還建議臺商可選擇時機投資大陸有潛力的新興産業,謀求更大的發展。

  或許就像江丙坤當日所言,企業生命無窮,能不能發展就看經營者的態度。“每一個人都要做好功課,了解全世界的趨勢,做好自己的準備,做好各種創新研發,如此才能渡過難關。”

  而王在希則傳遞出更為樂觀的信號:“海峽兩岸有識之士都看到轉型升級、發展服務業是未來經濟重要的增長點,兩岸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有共同需求,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取得雙贏。”(完)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