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海峽媒體峰會26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30多家媒體的高層及兩岸新聞研究專家100多人會聚一堂,圍繞“繁榮中華文化暨兩岸媒體的責任和機遇”的主題進行研討和演講。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八月的榕城,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來自海峽兩岸30多家主流媒體的高層及兩岸新聞研究專家會聚一堂,謀合作,論發展,以“第四屆海峽媒體峰會”為平臺,再度掀起頭腦風暴。
自2009年以來,海峽媒體峰會已經舉辦了四屆,每屆都有新拓展、新突破、新亮點,已成為兩岸媒體相互了解、增進互信、擴大共識的橋梁,成為兩岸媒體密切聯繫、互動交流、互利合作的新平臺。四年來,依託峰會平臺,兩岸媒體積極開闢合作渠道、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領域,在推進互派記者駐點採訪、合辦媒體、組團採訪、合辦品牌活動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為展示兩岸發展成就、增進兩岸人民互信、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峰會的議題為“繁榮中華文化與兩岸媒體的責任和機遇”,這是目前兩岸民眾和所有炎黃子孫都極為關注的問題,媒體既是文化載體也是傳播者,振興中華文化更是媒體責任,同時文化繁榮也必將給媒體帶來發展機遇。與會嘉賓齊聚一堂,就兩岸媒體如何攜手振興、繁榮中華文化,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媒體自身該如何把握機遇發展壯大等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范麗青認為,兩岸交流20多年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向到雙向、從單純交流到業界合作的過程。比如合辦《兩岸傳媒》雜誌,得到兩岸新聞界認可。2008年以來,兩岸新聞交流加速發展,臺灣媒體在大陸9個省市駐點,大陸媒體到臺灣駐點也已經有10家,兩岸媒體合作範圍不斷擴大,形式多樣,有連線報道、定期直播、網路對接等等。現在,兩岸各界互訪頻繁,交流熱絡,但不可忽視的是,大多數兩岸民眾還是得通過新聞傳媒了解對方,所以兩岸新聞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兩岸新聞媒體應以維護人民福祉、促進交流合作為己任,多宣傳報道,多傳達善意,使兩岸合作更融洽,民眾感情更貼近。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謝國明表示,目前兩岸新聞交流存在兩大不平衡。一是開放規則不平衡,大陸對臺灣媒體不限制,只要它是正規媒體都開放,也沒規定幾家,可是臺灣對大陸媒體卻限制重重。二是內容選擇不平衡,大陸媒體對臺報道注重客觀全面,而臺灣有些媒體對大陸報道往往會選擇性放大。希望這些能夠改變。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社長蔡小偉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中央加大力度支援海西建設、推動福建科學發展。在新形勢下,舉辦第四屆峰會,推進兩岸傳媒業界深化交流合作,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媒體既是文化載體也是傳播者,振興中華文化更是媒體責任,同時文化繁榮也必將給媒體帶來發展機遇。媒體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主動承擔起繁榮中華文化的使命;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自覺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快交流合作的步伐。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鄭衛華表示,期望兩岸媒體進一步攜手合作,充分發揮峰會的平臺作用,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擴大華文媒體的影響力與産業競爭力。希望未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將峰會打造成兩岸媒體資訊交流、投資合作、産品交易和項目合作的重要平臺,為傳媒産業的發展提供産品、技術以及市場上的支援和推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説,中華文化歷久彌新,弘揚傳統中華文化,媒體責無旁貸。兩岸尤其是閩臺之間,經貿文化交流由來已久。媒體是旁觀者、報道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應當對中華文化的繁榮有具體的貢獻。媒體本身既是一個平臺,同時也是文化産業,這是現在兩岸都高度重視發展的新興産業,臺灣媒體非常樂意同大陸媒體一起合作,共同發展,做大做強。
時報國際總經理呂庭華告訴記者,中時集團常駐大陸的記者有20位,分佈在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地。除了堅持做大陸城市的相關報道外,黃帝祭祖、青少年讀經等文化活動也給予了報道,製作了《臺灣腳逛大陸》等深受臺灣觀眾喜愛的節目。此外,旺報還推出《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等欄目,並集結成書,成為溝通兩岸的橋梁。
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表示,兩岸媒體交流是文化交流裏非常重要的一環,又是最能夠落實和深入的交流。要進一步提升這種交流,應從體制上做起,付出更多資源和力量,如互設辦事處,希望能夠通過共同努力,繼續擴大駐點家數,不要限制人數,讓媒體各自決定派駐人數。只有透過這樣的體制先行,才能夠使媒體報道多元化和深化,使得我們對於雙方的報道不是局限在短暫的突發事件上,而是多元報道雙方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這樣的報道才能夠改善和消除雙方的誤解。
峰會上,與會嘉賓圍繞“繁榮中華文化暨兩岸媒體的責任和機遇”的主題進行研討和演講,並通過“新媒體創新成果展示”,領略了當代新媒體的先進技術、産品和創意。兩岸媒體代表還就繁榮中華文化表達了共同願景,並在新聞合作、新媒體交流等項目對接上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了《繁榮中華文化共同建議書》。與會者一致表示,將攜手把海峽媒體峰會打造成兩岸媒體資訊交流、投資合作、産品交易和項目合作的重要平臺,為推動兩岸媒體深化交流、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林娟 陳夢婕 李向娟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