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傳奇中共女特工一度令軍統電臺陷入癱瘓

2012年08月18日 08:1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但張蔚林並沒有立即趕回電臺,而是去自己的老師、電訊處副處長董益三家裏求助。他情急之中一連串的慌亂舉措,讓電臺特支敗露。”厲華惋惜道。

  就在張蔚林去找周公館時,軍統督導處的葉翔之突然前來查崗,發現張蔚林不在值班崗位上,不由心生懷疑,馬上派了幾個人前往他的住處搜尋。特務沒有找到張蔚林,卻在他家意外發現了軍統電臺的破譯密碼和一份七人地下黨小組的名單。葉翔之忙向戴笠彙報,戴笠又驚又怒,下令把軍統電訊總臺團團圍住,正在老師董益三家裏的張蔚林被當場逮捕,楊洸、趙力耕、王席珍、陳國柱、安文元等皆被特務抓獲。在審訊中安文元禁受不住刑訊威逼,交代了中共特支的情況。逃脫的馮傳慶趕往周公館彙報,葉劍英等商議後讓他立即撤離到延安(後來在撤退途中不幸被捕),並迅速撤離情報傳遞站人員,同時向成都發電報,通知張露萍就地隱蔽。但狡猾的戴笠借張蔚林名義,搶先給張露萍發了“兄病重望妹速返渝”的電報。張露萍不知是計,返回重慶後就被逮捕。

  震驚國民黨高層的“軍統電臺案”發生後,重慶軍統電訊總臺深受重創,幾乎癱瘓。戴笠嚴令停止收發報,更換電臺密碼。由於情報小組人員並未招供,戴笠想出一個詭計:他以“證據不足”為名將張露萍釋放,並派人悄悄尾隨,看她是否會跟周公館的人聯繫。機警的張露萍識破了敵人的伎倆,在路過周公館大門時徑直而去,戴笠的計謀以失敗告終。厲華介紹道:“我看到了一些材料,特務機關最後認為領導張露萍的不是‘周公館’,而是重慶地下市委。這也充分説明,張露萍用機警的行動有力地保護了南方局的領導機關。”

  40年後特工身份終被確認

  特支只成立了半年時間就暴露,厲華分析,歸結起來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特支的成員缺乏訓練,都不是專業的情報人員,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缺乏應對經驗;二是特支隊伍發展得太快,特支發展成員時過於追求數量而忽略了隊伍人員素質的建設。

  特支小組七個人先是被囚禁在白公館監獄中,1941年3月,被秘密押解到貴州的息烽監獄。由於國民黨是以“軍統違紀分子”的名義將他們抓捕入獄,息烽集中營的獄友都認為這批人是“軍統分子”。事實上,張露萍連丈夫李清都隱瞞了。李清回憶張露萍時曾説:“在延安告別時也不知道她是要去執行特殊任務,她就説是去四川做統戰工作。沒想到那一次之後竟是永別。”

  1945年7月14日,戴笠下令秘密處決張露萍等人,七位成員被押送到離息烽縣城3公里的快活嶺秘密殺害,張露萍犧牲時年僅24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種原因,張露萍領導軍統電臺特支的事一直不為人所知,在犧牲後近40年的歲月中,甚至背負著“叛徒”的罵名。

  1981年12月,中央組織部向四川省省委組織部下達了“查清中美合作所監獄遇難者問題”的指示。四川省省委組織部通過實地走訪、查閱大量敵偽檔案,基本查清了張露萍從延安被派回重慶的事實,他們七人被捕的原因以及在獄中的表現。1983年,“軍統電臺疑案”的復查材料送到葉劍英手裏時,他沉痛地為這個特別支部作了證明:“我想得起,張露萍同志的外號叫‘幹一場’,這些人是我在重慶時單線領導過的。”這些英勇特工的身份終於得到確認。(文、圖: 記者 張映武 鳴謝: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