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探訪考古工地 兩岸學子“親密接觸”塵封的歷史

2012年08月17日 10:1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安世墓地,同學們正在聽講解員解説。(台灣網 黃艷艷 攝)

  台灣網8月17日西安消息  臺灣青年學生交流團“北京—西安”之旅漸漸步入尾聲, 8月15日,兩岸學子來到西安鳳棲原張安世家族墓考古工地,實地探訪這位西漢重臣宏偉的家族墓藏,親身體驗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挖掘現場。

  沿著一條緩緩的斜坡,在講解員老師的帶領下,大家走入一座巨大的墓坑,這就是工地“8號墓”張安世的墓地。望著側壁上刻著的西漢時期花紋,近代盜墓者挖掘的盜洞和墓底殘留的陪葬品,聽著講解員的解説,同學們仿佛穿過了時光隧道,西漢大臣的顯赫一時和匠人平民們辛苦勞作的歷史場景仿佛都在眼前一一再現了。

  走在工地上,扒開腳下的土地,隨處都能撿到寶。來自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的陳威宏同學挖到了一塊瓦罐碎片,上面還刻著古代的花紋,由於來時路上聽導遊説,西安市民曾經撿到過當年呂后使用過的印章,陳威宏興奮不已,驚呼自己“要發財了”!不過因為無法帶走文物,他只好戀戀不捨地帶走了自己和這片“寶物”的合影。

  張安世墓是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據台灣網記者了解,這座墓地從未對外開放過,只有業內人士才能進入。陜西省文物局劉擁政副處長説,這次活動之所以對兩岸學子開放,是希望通過現場的親臨感受,激發同學們對歷史和文物的興趣。過去同學們了解文物大都是在博物館,未免相對單調,希望現場的參觀和講解,能夠讓同學們真正了解文物的來歷,對歷史有更深入的體驗。

  對此,來自臺灣中正大學的李元愷同學也表示,真正到了墓地,看到如此宏大的工程和珍貴的陪葬品,他才明白原來古人對祖先的慎終追遠是非常重視的,對歷史的感受也更加直觀和具體了。

  當天下午,大家還參觀了陜西文物保護研究院文物修復實驗室,了解文物工作者如何修復古跡的相關知識。(台灣網記者 黃艷艷)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