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劉利華(資料照片)
台灣網8月7日北京消息 2008年以來,兩岸産業合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劉利華日前在接受台灣網專訪時表示,目前兩岸産業合作機制正逐步建立,業界大交流的局面不斷發展,兩岸産業合作向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競爭力方向邁進。工信部將採取進一步舉措,推動兩岸産業合作不斷深入發展。
台灣網:2008年以來,兩岸邁向和平發展的軌道,各類交流蓬勃發展,兩岸産業合作也由此邁入正常軌道,時至今日都取得了哪些成果,當前兩岸産業合作處於怎樣的水準與態勢?
劉利華:2008年,兩岸關係發生重大積極變化以來,兩岸産業合作進入機制化推進階段。2009年兩岸啟動産業合作LED照明、無線城市、冷鏈物流3個試點項目,2011年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下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下設LED照明、無線城市、冷鏈物流、TFT-LCD面板、電動汽車5個産業分組,兩岸無線城市試點城市成都、寧波在智慧校園等應用領域取得進展。同時,兩岸産業廣泛搭建起交流平臺,自2009年起兩岸實施“一年交流、兩年洽商、三年合作”的産業“搭橋專案”,兩岸在通信、汽車、資訊服務、數字內容、電子商務、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工業和資訊化領域共舉辦了13場搭橋活動,參與人數4000多人,在兩岸工業和資訊化重點領域形成了業界大交流的局面。兩岸在標準領域合作也取得新的進展,由我部指導舉辦的“海峽兩岸資訊産業和技術標準論壇”繼續發揮兩岸標準和産業交流合作重要平臺作用。2011年兩岸簽署半導體照明、平板顯示技術、太陽能光伏3個領域“共通標準制定合作備忘錄”,開始進入制定兩岸相關共通標準階段。兩岸還開展了多個領域産品測試對比工作。
ECFA早期收穫計劃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兩岸806項産品,在2年內分3步實行零關稅。其中大陸對539項(以2009年稅則為基礎)原産于臺灣的産品(包括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電子等521項工業品)實施降稅。自2012年1月1日起,早期收穫計劃中94%的産品降為零關稅。早期收穫計劃實施一年,大陸自臺灣進口産品享受關稅優惠貨值42.21億美元(99.5%為工業品),關稅優惠7.83億人民幣;臺灣自大陸進口産品享受關稅優惠貨值304.71億新台幣(約合10.37億美元),關稅優惠6.70億新台幣(約合1.41億人民幣)。ECFA早期收穫計劃促進了兩岸産業貿易的發展。
整體來看,兩岸産業合作目前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産業合作機制正在逐步建立,業界大交流的局面不斷發展,兩岸産業合作向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産業競爭力方向邁進。
台灣網:2011年10月,兩岸兩會在天津就加強兩岸産業合作事宜達成了共同意見。對於共同意見,工業和資訊化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加以推動?
劉利華:2011年10月,海協會、海基會在天津就加強兩岸産業合作事宜達成共同意見,包括提高産業合作層次,強化合作創新能力,促進兩岸産業轉型升級,以LED照明、無線城市、冷鏈物流、TFT-LCD和電動汽車作為先期合作項目等內容,進一步指明瞭兩岸産業合作的願景、目標及先期合作項目。按照雙方共同達成的意見,我部繼續務實推動兩岸産業合作工作小組無線城市分組相關工作。陸方工作小組先後赴成都、寧波兩個試點城市調研,了解試點工作進度和存在問題,積極研究推動措施。兩岸工作小組2次共同召開會議溝通意見。未來我部將重點推動以下工作:一、務實推動兩岸在無線城市行業應用和公眾增值業務領域開展更多合作,探索成熟運營模式;二、推動兩岸在新一代資訊技術TD-LTE標準、研發和終端領域開展合作,提升産業合作層次,強化合作創新。
台灣網: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大陸臺企面臨轉型升級嚴峻形勢,您認為,臺商目前哪些産業上具有優勢?因應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一些新興産業,工業和資訊化部計劃如何服務和支援臺商適應大陸經濟環境的變化實現轉型以獲得新的發展?
劉利華:自1983年第一個臺資項目落戶福建以來,臺灣企業投資大陸的廣度和深度不斷發展,目前主要投資領域涉及電子零組件、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産品、批發及零售業、電力設備器材、化學品、金屬製品等多個行業,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臺資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緊迫壓力。我部將積極引導部分臺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發揮大陸有關創新服務平臺、投融資平臺作用,加快引導臺資企業向技術創新型、服務高端型企業轉型;鼓勵兩岸中小企業合資、合作和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
台灣網:兩岸産業合作“強強聯合,互利雙贏”的目標實現起來還需要破除哪些障礙?
劉利華:兩岸産業合作自2008年取得較大進展,開展了廣泛交流,取得實質成果。但未來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主要是目前臺灣方面對向大陸技術輸出和投資,以及大陸來臺投資還有部分限制,需進一步改善兩岸投資環境,創造更有利産業合作條件;兩岸産業從有限結合到走向“融合”,實現真正優勢互補和雙贏,聯手提升核心競爭力,需要兩岸業界進行更多探索和開創性工作。(台灣網記者 李徽 楊麗)
劉利華簡歷
劉利華,男,漢族,1957年12月出生,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1983年8月起,任北京郵電學院教師、國務院辦公廳處長、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1998年7月任資訊産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國家無線電辦公室黨委書記。2004年2月起,任資訊産業部辦公廳主任、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主任。2009年4月任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
2011年2月任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 責任編輯:楊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