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桂臺兩地文化交流合作綜述:交往增互信 互補葆活力

2012年08月02日 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2日南寧消息 文化産業作為特殊的經濟形態,對於拉動經濟增長、創造社會財富、擴大市場就業、提高國家軟實力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世界各國紛紛將文化産業視為振興國民經濟的龍頭産業。為順應歷史潮流,緊握時代機遇,廣西積極整合區位、資源和市場優勢,力爭將八桂大地打造成為具有時代特徵、壯鄉風格、和諧相容的民族文化強區。

  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反覆的實踐,廣西在桂臺文化交流合作中成效初顯。借助著廣西和臺灣文化的異質性與互補性,廣西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桂臺文化交流活動,活動深入教育、書畫、旅遊、戲劇、體育、宗教等多個領域,成為了全區開展區域文化交流合作的典型與示範。

  一、以資源為依託,打好“觀光牌”

  廣西物華天寶,資源富集,素有“百越之國”之美譽,擁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居全國前列。廣西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態景觀和底蘊濃厚的歷史文化遺産,對臺灣同胞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多年來,廣西以自然景觀觀賞為主軸,以文化遺産飽覽為輔軸,借助著臺灣同胞對桂林漓江山水、興安靈渠、百色通靈大峽谷和德天跨境大瀑布等一大批鬼斧神工遺址的強烈興趣,不斷擴大桂臺文化交流。截至目前,廣西共實現桂臺交流項目1870多項,接待臺灣同胞超過1000萬人次,成為了與臺灣文化交流最密切、最有成效的大陸省區之一。

  二、以品牌為先導,打好“交流牌”

  (一)樹立品牌,增進交流

  廣西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市場優勢,打造了一批對臺交流品牌項目。借名優品牌之力,廣西與臺灣的交往緊密而熱絡。

  一是推出以世界文化遺産“桂林山水之旅”、“布洛陀文化之旅”和“南疆風情”、“酒是故鄉醇”、“茶是故鄉濃”為載體的交流活動,連續13次邀請了2400多位臺灣知名人士、地方實力派人士以及花蓮各界2000名人士遊覽廣西自然文化遺産與少數民族風情。

  二是主打桂林漓江山水、龍脊梯田、巴馬百魔洞、崇左花山壁畫、德天跨境瀑布和靖西通靈大峽谷等聞名遐邇的觀光名品,連續7次邀請1300多位臺灣各界包括少數民族人士來桂參加“我到廣西看風情”、“劉三姐故鄉行”交流活動。並推出“桂平西山大廟會”、“壯族家宴”、“三月三歌圩”、“賓陽炮隆節”、“黃姚客棧”等少數民族歌舞、民間民俗項目。

  三是以袁崇煥故里、劉永福故里、百越文化、太平天國歷史名人為載體,共舉辦了11次“劉三姐故鄉行”、“布洛陀文化之旅”、“龍母文化之旅”、“客家文化之旅”等活動,邀請臺灣文化界、書法界、美術界、歷史界等2300多人次。

  四是將廣西文化資源項目推向臺灣島內,多次組織桂劇團和區市民族歌舞團赴臺演出,掀起了一股“廣西旋風”。2009年,歌舞劇《劉三姐》轟動寶島,吸引臺灣觀眾數萬名;2010年,童話雜技劇《快樂的小雪貓》廣受臺灣民眾追捧,出現一票難求現象;2011年,“魅力廣西”少數民族文藝獻演臺灣花蓮等地,行程共計2000多公里,觀眾多達15000人次。同時,還在臺灣連續舉辦了三屆主題各異的文化展出活動,如“壯鄉風情”、“美在廣西”、“悠悠客家情”“2009.臺灣—廣西漓江畫派精品展”等。這些交流品牌項目以文化為橋,溝通桂臺兩地,使廣西在臺灣民眾心中愈加清晰、更加親近。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