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閒置出來的蛻變 廈門臺資企業轉身新辟文化事業

2012年07月04日 10:1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閒置出來的蛻變

  廈門湖裏閒置了近十年的燦坤廠房最近突然熱鬧了起來。有著標誌性“黃色外衣”的廠房,在2003年燦坤將製造基地遷至漳州龍海後就一直處於閒置狀態。尚余30多年的使用權,常常引來客商洽談希望轉做其他項目,但企業發展起源地的情結,讓燦坤始終不願輕易出手,寄望這裡能變成新事業的起點。

  2008年,《廈門市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發佈,鼓勵盤活存量房地産資源,用於文化産業經營。政策的出臺讓燦坤靈光乍現。燦坤創辦人特別助理、文創事業總監石振弘説,北京798、臺北華山藝文園區等,都是老舊廠房盤活轉做文化産業的經典成功案例。在兩岸擁有4家上市公司的燦坤集團,能夠發展到今天,創新設計是核心競爭力。燦坤何不結合自身的設計實力,讓舊廠區活化利用,涉足文化産業?

  廈門是全國油畫最重要的生産基地之一,去年廈門油畫的批發成交額高達12億元。但在目前主要生産地烏石埔,狹小的生産空間讓亟待發展壯大的油畫産業倍感跼踀。尋找新的空間成為廈門油畫産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廈門市油畫産業協會幾經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離烏石埔不遠的燦坤湖裏老廠區。經過溝通,油畫協會與正在尋求發展新事業的燦坤一拍即合。隨後,總投資5億元、用地面積達5.7萬平方米的兩岸生活設計文化創意園終於開工建設。今年,第一期由老玻璃廠改建的海西國際油畫中心和油畫主題公園(圖①)建成開放,半年時間就吸引了省內外以及臺灣、香港、東南亞各地的200多家畫商進駐,聚集規模居全國之冠。

  燦坤的事業版圖開始以“油墨”繪製,其目標是打造亞洲最大油畫交易平臺。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