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畫家在滬合作完成巨幅山水國畫“華夏勝境圖”

2012年06月25日 08:4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與兩岸書畫家在《華夏勝境圖》前合影留念(台灣網發 玉龍 攝)

  台灣網6月23日上海消息“我們要將這幅一丈二尺的山水國畫作品特別獻給‘中華情-兩岸緣’首屆臺商臺胞書畫展活動組組委會,這是我們海峽兩岸書畫家攜手合作的成果,也是兩岸書畫藝術交流的最新成果,我們一定要把它載入史冊!”

  日前,正在上海800藝術中心西樓參加“中華情-兩岸緣”首屆臺商臺胞書畫展的15位兩岸書畫家,在集體創作完成這幅《華夏勝境圖》特別作品之後紛紛向記者作這樣表示。

  專程從臺灣趕來的徐術修、陸炳文、巫永堅、徐乙澤、吳清菊及大陸的楊華耀、江雲山、王林洪等15位書畫家參加了畫展的開幕活動。在現場,兩岸畫家在創作完成了這幅國畫後,一一在畫作上蓋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華夏勝境圖》這幅畫的主要內容是大陸的黃山和臺灣的玉山融合在一起的“情景”。主創人員江雲山、王洪林表示,“我們儘管還沒有到過臺灣的玉山,對玉山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從藝術的角度來説,這也不影響我們的創作,我們腦子中想像的玉山,可能比實際上的還要好,思維當中想像的東西可能畫得更美,山水只要體現一種美就行了,整個華夏的山水都差不多,只是有些特色不同而已。實際上,我們就是為了描寫華夏的大好河山,同時寓意兩岸的緊緊相依,這是我們構思的意圖。”

  海上書畫院院長、大陸知名畫家楊華耀在之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接受説,“當初我們在開會研討這幅畫的構圖時考慮到,我們是做兩岸畫家的交流,畫的立意、構思就應該畫兩地的景象,但是兩岸的東西融合在一幅畫裏那就是‘華夏勝境圖”’了,把兩岸比較有代表意義的美景融合進去,比如臺灣人民家喻戶曉的玉山、大陸的黃山。大概是那麼個意思,寫意畫沒有必要那麼真實,意寓是玉山,畫中的觀景臺,裏面的人物有的穿著臺灣少數民族族服飾,代表著有臺灣的遊客,有大陸的遊客,融為一個畫面。黃山是近景,我們做了一個中景,中景可能是大陸的山,也可能是臺灣的一座山,它像一座橋梁,把遠景中的玉山和近景中的玉山連接起來。”

  參加創作的許多畫家也認為,一個畫面構圖必須要有遠近之分,講究結構性,中國的山水畫都是借物抒情,把人的感情依託在山水之中,畫中的人物有大陸的也有臺灣的,寓意兩地為一家,我們構圖的立意是遠處是玉山,近處是黃山,中間是過渡,但是看不出來是臺灣景色還是大陸的景色,它既可以是玉山,也可以是黃山的景象。

  “海峽有兩岸,文化是一體”。《華夏勝境圖》作為海峽兩岸的國畫藝術交流史上一件“千載難逢”的作品,它傾情記錄了兩岸畫家的書畫合作與藝術交流,它必將是一部2012年的中國山水國畫“鴻篇巨著”。(華廣網記者易少傑 吳勇 張玉龍)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