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記者“陸上三峽行”採訪活動圓滿結束(圖)

2012年06月03日 12: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2年海峽兩岸新聞媒體“陸上三峽行”採訪團在敦煌莫高窟合影。(台灣網發)

  台灣網6月3日嘉峪關消息 今日,2012年海峽兩岸新聞媒體“陸上三峽行”採訪活動圓滿結束。採訪團千里跋涉,到蘭州、酒泉、瓜州、敦煌、嘉峪關等地參觀考察了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情況,並探尋絲路文化,體驗沙漠風情。

  新能源打造甘肅特有“風光”美

  在敦煌,烈烈炎日“蒸烤”著整個大地,這為發展新能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聽了光伏發電場負責人介紹太陽能發展的現狀、利用率及其經濟收益等情況後,臺灣中國電視公司的何勁松説,他曾經跟家人一起來過敦煌,但這次他看到了不同的面貌,敦煌的街燈利用太陽能發電照明讓他很驚訝。他認為太陽能的發展,給這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增添了高科技的亮色,雖然臺灣也在開發相應的資源,卻沒有大陸的技術成熟、利用率高。

  對於新能源的開發,臺灣媒體記者紛紛表示,寸草不生的廣袤戈壁成為風能發展提供可遇不可求的承載體,同時敦煌氣候乾燥、日照時長、光照強烈等自然現象為太陽能發展提供了天然條件,甘肅人民充分利用自然饋贈的氣候、地理條件發展新能源建設,將原劣勢因素轉化為了可遇不可求的優勢資源,打造出屬於甘肅特有的“風光”美。

  感受沙漠文化 體驗塞外風情

  臺灣有一個日月潭,敦煌有一個月牙泉,同有月型,但景色卻迥然不同。在月牙泉遊覽,記者們了解其歷史,感嘆自然奇妙;當攀登鳴沙山,又感受到沙子細膩地穿過腳趾,在腳下涌動。

  臺灣工商時報的康彰榮看到鳴沙山時驚奇地説:“太神奇了,沙子居然能形成一座山,還可攀登,真是令人難以置信!”有臺灣記者扛著三腳架和錄影機攀上鳴沙山,想拍攝沙山夕陽緩緩落下、晚霞映沙山之美景,可惜遺憾錯過。他們希望能有機會再來這裡,記錄下這樣的美景。(記者 郜利敏)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