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從“卷哥”“卷姐”説起:臺大北大校園精英計劃結業

2012年06月01日 08: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臺灣大學-北京大學校園精英計劃”在北大舉行了結業儀式。這項臺大北大青年學生間的交流活動今年已經是第七屆了,這次有臺大的14名同學來到北大。青年學生間的交流活動採取的是結對子的形式,他們互稱“學伴”。共同學習生活了十余天,結業儀式上,臺灣學生談感想,先從“卷哥”、“卷姐”説起。學術強人,在北大學生口中被稱作“學霸”,在臺灣則被稱作“卷哥”、“卷姐”。

  參加交流的臺灣學生幾乎是第一次到北大,也是第一次到大陸。北大臺灣研究院執行院長李義虎教授,參與了臺大北大精英交流計劃從設想到變成現實,到現在逐漸成為兩岸青年學生交流品牌的過程,他認為難得的北大之旅對臺灣學生來説會是特別的經歷。臺灣學生怎麼看待這段特別的經歷?除了在北大聽課,他們還隨“學伴”在北京逛衚同、看名勝,于他們而言,這段經歷是跟大陸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第一次親密接觸”就看到不同,比方説兩岸的一些語匯表述習慣不同,有些可以大概猜出意思,有些卻像“卷哥”、“卷姐”,有些雲裏霧裏。對待不同的態度,也很有意思在最後的結業儀式上,臺大學生學會了説“學霸”,而北大學生口中卻是“卷哥”、“卷姐”。顯然,對待不同,大家不是排斥,更不是因不同而對立,而是樂於認識和接受。臺大領隊蔡季廷老師總結收穫時説,兩校學生坦誠交流,在深入的溝通裏相互學習、學有所得,是最大的收穫。

  兩岸青年學子把差異當作趣聞,從中看到兩岸的同與不同。是不是知道“卷哥”“卷姐”或是“學霸”,對兩岸學生來説,還不是最大的收穫。不過從“卷哥”、“卷姐”説起,我們也看到,不論是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還是兩岸的交流交往,誠意和看待差異的包容才是最大的收穫。(李煒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