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鼓手黃子翎:用鼓點擊響生命旋律

2012年05月28日 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5月28日亳州消息 日前,在安徽亳州中藥科技學校的禮堂裏,近百雙熱切的眼睛盯著講臺上的表演者,不時迸發出熱烈的掌聲。

  表演者是位女子,裝扮幹練,只見她緩緩舉起鼓槌,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後,鼓槌重重地落在鼓面上,“咚咚咚……”,鼓聲時而輕緩、時而洪大,跌宕錯落,起伏有致……

  她叫黃子翎,臺北人,從事戲劇和擊鼓表演已近二十年。她的表演足跡踏過歐、亞、非等各大洲,而她在舞臺上表演的專注與誠摯,也受到了各地觀眾的喜愛和肯定。

  她是一個鼓手,她參與表演的《聽海之心》、《金剛心》……火遍了世界各地;她是一位導演,出色完成多個大型活動的演出任務;她還是一位老師,她把藝術與教育相結合,開拓了一條新的教育之路。

  勤學苦練 讓鼓聲響遍世界

  “我二十多歲才接觸擊鼓這門藝術,也是一次機緣巧合吧。”從佛光藝術學研究所畢業後,黃子翎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或者是辦公室文員,但一次邂逅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那次她路過離家不遠的大山時,看到有很多人在那裏擊鼓,“那鼓聲讓人心裏很平靜,有一種跟大自然相融合的感覺。”黃子翎被深深吸引了,她決定學習擊鼓。

  雖然遭到家人的反對,黃子翎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但訓練中的艱苦,卻超出了她的想像。在拜師的第一年中,除了練習擊鼓的方法,大部分時間是在像運動員那樣的拉練,一群人經常是背著水與食物滿山遍野地跑,每天走上30多公里,在山裏唱,在山裏喊,在山裏打拳,在山裏禪坐……“這樣的訓練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定力、韌勁,也使我們能敏銳地感知自己與大自然及彼此之間的關聯。”黃子翎説,達到 “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的高超表演境界,這不僅需要體力和擊鼓的技巧,更需要內心的寧靜。

  近二十年來,作為一名技藝高超的鼓手,黃子翎被邀請參加了美國藝術節、新加坡華藝節等各大藝術節,贏得了世界各地觀眾的好評。作為導演,黃子翎指導的2010僧伽大會閉幕式等多場大型活動,也得到普遍的認可。

  交流學習 讓藝術永葆青春

  雖然經常隨團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但能到祖國大陸看一看,一直是黃子翎的夢想。2005年,她的願望終於實現。雄偉的長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各具特色的五嶽和黃山……多彩多姿的山河讓黃子翎深深陶醉了。

  讓黃子翎的大陸之行變得頻繁的,還有她對藝術的追求。在擊鼓表演的過程中,怎麼樣把剛和柔完美地融為一體,一直是困擾黃子翎的問題。在觀看少林武術表演的時候,黃子翎豁然開朗,她要把武術融進擊鼓,“見到少林大師的表演時,我就感覺特別的激動,那一瞬間我發現這就是我要的東西。”説起當時的情景,黃子翎難掩激動之情。

  此後,黃子翎和她所在的演出團經常來大陸,除了表演,還要學習武術和禪理。他們也會邀請少林大師去臺灣講學,共同的文化藝術追求,讓溝通交流更加簡單。

  在朋友的介紹下,黃子翎帶著她的大鼓來到了亳州,讓亳州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到來自海峽對岸的藝術魅力。“感謝有這麼多人喜歡我的表演,亳州人的熱情質樸讓我有種回家的感覺,特別的親切,而且,我在這裡也學到了很多。”黃子翎説,亳州的五禽戲和太極拳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希望能把這些藝術和擊鼓融合在一起。

  “文化藝術只有通過不斷地交流,並融合新的東西,才能保持更長久的生命力,才能代代傳下去。”正是懷揣著這樣的信念,黃子翎不斷往返于海峽兩岸,奔走在學習、交流的路上……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