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抗日老兵及後代聚重慶尋歷史足跡

2012年05月24日 08:12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30余位四川和重慶籍臺灣老兵或其後代23日來到山城重慶,與當地抗日老兵及後代共聚一堂,講訴共同的抗日曆史記憶,進行“正視歷史、共謀未來”的交流探討。

  這些抗戰老兵或其後代來自臺灣臺北、高雄、臺南、嘉義等地。

  四川廣安籍、年逾九旬的臺北市重慶同鄉會理事長雷清思用正宗的四川話和與會者暢言交流。他在重慶度過一段抗日歲月後到上海海軍工程學院求學,1949年隨學校遷到臺灣,直至30年後才重返故里。此次回鄉,除了感嘆家鄉的日新月異外,對大陸在航空母艦研究取得突破亦感到自豪。

  同是九旬老人的當年國立政治大學重慶校友會負責人劉傳勳説起了與臺灣的不解之緣。抗日戰爭時期,劉傳勳是當時國立政治大學(現臺灣政治大學)的研究生。1944年,23歲的劉傳勳和研究生班140多名同學毅然從軍抗日,加入知識青年遠征軍,開往中緬邊境揮灑青春和愛國熱情。1949年,已拿到去臺灣機票的劉傳勳因愛人的眼淚而選擇留在了大陸,並一直在重慶生活。老人説,這幾年,他與在臺灣的同學聯繫密切,時常共敘當年激情歲月。

  作為抗戰老兵的後代,高雄四川同鄉會理事長任孝龍帶著父親的臨終遺願來到重慶。1935年,家住四川綿陽三台縣的任老先生成為國民軍海軍士兵東征西戰,1949年去了臺灣後再沒收到大陸親人的消息,直至任老先生1981年去世時也沒實現回家尋根的願望。而今,任孝龍已多次往返兩岸,彌補了父親的遺憾。

  著名抗日英雄“獨目將軍”李宗岱的長子李大淮與兩岸同鄉共同回憶八年抗戰中那些不能忘懷的過去。去年去世的李宗岱老先生參加過津浦路北段滄州靜海戰役、臺兒莊會戰、臨沂葛溝阻擊日寇板垣師團之戰等多個戰役,三次負重傷,三次重返前線,右眼失明、右耳失聽的他因戰功卓著,受到過蔣介石的嘉許和周恩來的接見。出於愛國熱忱,李老先生將個人所得的獎金和撫恤金兩萬四千多元(時值折合黃金八百兩)全部捐獻給抗日救亡總會。“父親在抗日勝利後歸隱山城。如今父親不在了,我替他來看望他的戰友、他的兄弟。”李大淮説。

  在未來一週的行程裏,兩岸抗戰老兵和他們的後代將參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空軍抗戰紀念園等地,拜謁重慶較場口日本大轟炸遺址、張自忠將軍陵園,實地重溫那段不可遺忘的歲月。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