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海觀察:馬英九第二任期 兩岸政策或趨保守

2012年05月22日 09:5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2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暴雨天和批評聲浪中宣誓連任就職。對於期待馬英九利用“沒有連任壓力”的未來4年實現兩岸關係突破的人來説,馬的就職演説令人失望。4年前在其就職典禮上,馬英九曾豪情滿懷地提出,將與對岸就“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這次演講反而對政治協商等話題只字未提。觀察家指出,馬的兩岸論述趨於保守,未能體現未來4年兩岸關係大發展的願景。

  比4年前“不進反退”

  臺灣媒體用“看不見喜氣”和“如此窘境”來形容馬英九的此次連任就職。由於一系列民生政策廣遭質疑,馬英九的支援度下跌明顯,就職典禮周圍街區不得不擺上層層拒馬來防備抗議民眾。馬英九在典禮上失去了勝選的意氣風發,顯得壓力重重,甚至還數度恍惚出錯。

  有臺灣媒體認為,在低迷的社會氣氛下,各界期待就職演講能出現振奮人心的宣告,但馬英九的演講內容平整但瑣碎,連少子化、長期照護、節能減碳都涵蓋到。相應的,對大家最關注的兩岸關係,馬英九反而著墨不多,內容也無突破性進展。

  馬英九在演講中表示:“兩岸政策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這樣的説法,與之前相比並無新意,與4年前馬勝選時的演講,可算是“不進反退”。

  馬英九在年初勝選時曾説,第二任“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的壓力”,這句話一度被解讀為他將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以求青史留名。但在民眾猛批其施政不力的糟糕環境下,即將走上新一任征途的馬英九,似乎失去了豪氣與銳氣。

  和平協議“目前沒計劃”

  在就職典禮後舉行的記者會上,當記者問馬英九未來4年兩岸是否會簽訂和平協議,馬英九明確回答“目前沒有這個計劃”。他説,兩岸已簽署16項協議,基本上都是兩岸和解制度化的一部分。要與大陸討論簽署和平協議,一定要有高度的民意支援,其中需經過“公投”的授權。

  島內觀察家指出,馬英九用兩會簽署的16項協議代替了自己原先説的和平協議,無形中偷換了概念,且簽協議需經“公投”的説法,更讓事情顯得渺茫。

  馬英九的就職演説裏還強調,臺灣對美軍購超越以往並將繼續加強,“這讓臺灣未來擁有適當的防衛力量,使‘政府’與人民更有信心與意願,繼續穩健發展兩岸關係。”這顯示出馬當局“經濟傾中、政治傾美”的原則沒有變,他所説的“臺灣繼續穩健發展兩岸關係的信心與意願”,不是來自兩岸經濟合作,而是要倚仗美國的武器撐腰。

  “一國兩區”VS“一國兩制”

  體諒馬英九的人認為,他的表態之所以“保守有餘”,主要是島內當下的政治生態所限,實際上已預留了兩岸政治對話的空間。還有媒體指出,馬英九提“一國兩區”,其實是想將其當做與大陸“一國兩制”抗衡的政治論述。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表示,在外有美國,內有“臺獨”的雙面夾擊下,堅持自己的立場,對馬英九來説已屬不易。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所長張五嶽説,馬英九用“一國兩區”的説法,表明兩岸並非國與國的關係,可削弱外界不必要的疑慮。“臺灣在‘不失立場’下,向大陸表達希望增進政治互信”。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周世雄的觀察是,馬英九的兩岸論述看似平淡無奇,但在臺灣政治氛圍不安的當下,這樣的言論至少守住了底線,已經預留了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的空間。

  未來4年,兩岸關係能否涉入“從經到政”、“從易到難”的深水區?臺灣成功大學教授丁仁方認為,馬英九“一國兩區”的邏輯,在主權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恐怕國際難以理解,大陸方面也無法接受。他認為,馬英九的做法可以算“穩中求進”,但兩岸議題應該用更具開創性的做法來處理。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表示,馬英九想説什麼,不表示他一定能做什麼。未來4年,馬英九的施政能走多遠,並不取決於他的就職演説。(本報記者 王 平)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