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兩岸關係條例”應跟上時代變化

2012年05月16日 08: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有關臺商擔任大陸政協委員、大陸“置入性行銷”以及大陸官員來臺招商等問題,一一登上了島內媒體的顯著版面。民進黨炒作這些問題所依據的,正是“兩岸關係條例”,而這也正顯示了該條例完全跟不上兩岸關係的新時代。

  首先,有關臺商是否可以擔任大陸政協委員的問題,民進黨是以“條例”第33條為依據,並主張“陸委會”對擔任政協委員的臺商罰款。我們認為,有關第33條的規定,在當時制定時確有其必要,但從該條例制定至今,臺商在大陸人數日益眾多,而以當前的兩岸關係,臺當局能有助於臺商者有限,因此,臺商以擔任當地政協委員的方式來自救,並非背叛,更非罪大惡極。

  誠如臺商所言,擔任政協委員為無給職,只是希望透過這個管道來表達臺商的心聲與問題而已。我們認為,“陸委會”應該正視現實,了解臺商擔任政協委員的功能與意義,並從臺商是否在其中有不當政治性言行為裁罰依據。更何況,這些臺商本來就心向臺灣,當局何必笨到要把自己人推到對岸的手中呢!

  再以置入性行銷為例。自2008年以來,兩岸交流日益密切,經貿關係甚於以往,但大陸至今仍不能到臺灣媒體登廣告,於是乎,出現了一些置入性行銷的情形。我們認為,在現行規定下,違反者就該罰,但這樣一種規定,似已完全跟不上腳步的變化。雖然臺灣某些“獨派”色彩的媒體很難拿到大陸廣告,因此持反對立場,但這是他們採取立場所應付出的代價,豈可要其他媒體陪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