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臺茶緣 茶文化成為兩岸交流重要載體

2012年05月07日 08: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筆者在臺北駐點採訪時認識不少來自福建的同行。雖然來自産茶勝地,但他們返閩時,往往也帶點臺灣茶回去,或送人,或自用。而臺灣的朋友到了福建,基本也會買些當地的茶品嘗一下,水土隔海,風味也就各有韆鞦。但相同的是,閩臺兩地歷來都有以茶會友的傳統,茶文化已經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載體。 

  閩臺茶業同根同源。早在300多年前,福建人就把烏龍茶的品種、種植和製作技藝帶到臺灣。如今臺灣擁有先進的茶葉精加工技術、茶葉機械設備製造技術、貿易行銷理念,福建則多有珍貴的茶樹品種資源、馳名中外的茶葉品牌,以及幾十萬的技能型茶農。兩地茶鄉有很強的互補性,茶産業合作空間廣闊。

  以前臺茶以外銷為導向,主要銷往日本、美國等地。近幾年,隨著兩岸交流的加強,臺灣茶開始進入大陸市場。兩岸茶葉貿易列入ECFA早收清單目錄後,從今年元月起關稅降為零,包括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高山烏龍茶、臺灣烏龍茶等日漸為大陸消費者熟知。

  另一方面,近年來臺灣本地茶葉的消費、生産和市場等也逐漸變化,滿足臺灣本島消費的內銷茶葉量不斷增加。據統計,如今島內每年要喝掉約4.5萬噸茶,其中需要進口約3萬噸。正是發現其中的巨大商機,福建的茶産業積極拓展臺灣茶葉市場。如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就在臺灣成立高山茶葉生産基地,佔地480畝,成為陸企在臺種茶的吃螃蟹者。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