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圓山飯店:大陸游客最愛 兩岸在這裡握手

2012年04月30日 11:51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10日,它就60歲了。它曾經是臺灣的“國賓館”,世界十大飯店之一。臺美“斷交”談判在這裡舉行,民進黨和親民黨在這裡成立,兩岸分離幾十年後第一次在島內舉行的兩會協商也在這裡舉行。它有兩條神秘的逃生通道,它有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它旗下的高級會所更曾是島內達官貴人、演藝明星飲宴歡娛的專屬之地。它曾經落寞凋零,一蹶不振,如今,拜兩岸交流所賜,又重拾往日風華,成為大陸游客赴島遊的必去之所。它就是著名的圓山飯店。

  曾經是臺灣的“國賓館”

  圓山飯店位於臺北基隆河畔、劍潭山際,是臺北乃至臺灣島的一道風景。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個角度,這座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金色琉璃覆頂、高達14層的中國宮殿、庭院式建築,都散發著高貴典雅的氣息。圓山飯店有今天宏偉的規模,不是朝夕之間完成的,而是經過了近二十年的創建和擴展。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臺北還沒有一家五星級飯店,蔣介石感到接待外賓尤其是外國政要很不方便,於是就想蓋一座“國賓館”。那麼,飯店蓋在哪好呢?宋美齡認為位於基隆河濱、劍潭山腰的臺灣大飯店就很好。因為傳説這是塊風水寶地,當年日本人就看中這裡是所謂的“龍尾穴”,建起了神社。臺灣光復後,在神社的廢墟上蓋起了臺灣大飯店,由本地的旅行社經營。

  地址選好了,那麼選擇什麼建築式樣呢?幾經考慮,蔣介石最後選擇了中國宮殿式房舍和庭院,意圖憑藉其莊重宏偉的外觀、典雅精緻的陳設,向外賓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臺灣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楊卓成先生為此繪製了12張風格迥異的設計圖,蔣介石選了其中一張。可以説,圓山飯店從它建成的第一天起,就註定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臺美在這裡“斷交”

  六十年來,圓山飯店見證了臺灣社會的重大變遷。其中,最讓圓山人印象深刻的,要算當年的臺美“斷交”。1978年12月27日,當時美國國務卿克裏斯托弗來臺,原先安排在臺“外交部”進行會談,但因為抗議民眾太過踴躍,最後被迫遷到圓山飯店舉行。時任“外交部常務次長”的錢復回憶説,當時車隊行經臺北市各路口,沿途全部都是抗議的學生與民眾,大家扔石塊、雞蛋,不斷拍打車窗,讓克裏斯托弗相當不快。圓山飯店協理黃永基回憶,當時克裏斯托弗的西裝遭蛋洗,因此委託圓山飯店房務清理,結果這名房務人員發現,不僅衣服上有雞蛋、番茄,就連他的西裝褲襠都是濕的,他推斷,很可能是抗議的人潮太多,讓克裏斯托弗因此尿失禁。

  一直以來,臺灣社會都傳言,圓山飯店地下樓東西兩側有兩條特殊通道,是為了經常來圓山飯店的蔣介石所專門設計。記者日前應邀進入密道體驗了一把。

  西側密道高約2.2米,寬約2米,全長85米,內有52盞燈,可以完全照亮地道,燈罩有防爆功能。通道是由鋼筋、水泥、白石灰混合而建,具有防爆、隔音的效果。通道內蜿蜒迂迴,在入口處有一段長達20米的滑梯道,以方便行動不便者緊急逃生。滑梯旁共有74級階梯,通過階梯後,即是水泥鋪就的平路,一直到出口處,之後,打開兩扇金屬門,就到了劍潭公園。

  東側地道全長67米、84個階梯,沒有滑梯道,有43盞燈,設備特色與西側相同,地道蜿蜒而下,通往北安公園。

  兩條密道通風條件良好,還備有手電筒。出口處都是四五米高的石板墻,從外面看起來,很難讓人聯想到這就是密道的出口,因此多年來一直沒有被民眾發現。在密道入口處挂有標示牌,註明了兩條密道的容納人數:自用1200人,附近居民9496人,流動人口2612人,共計可容納1萬多人做緊急逃生避難之用。這密道從來就沒有使用過。近年已經對外開放,可以預約參觀。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