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琉璃藝術家講述“中國琉璃復興的故事”

2012年04月27日 07:5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自臺灣的琉璃藝術家楊惠姍與張毅在講述他們與琉璃的故事(台灣網發 玉龍 攝)

  台灣網4月27日上海消息 “今天,我與惠姍站在這裡,心裏有些激動。25年了,我們為了中國琉璃與琉璃藝術的復興,一路走來,是有許多難忘的經歷和鮮為人知的故事。25年前,我們只有7個偏好琉璃藝術的人,25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發展到擁有1200人的琉璃藝術創作團隊,我們這一路走來,雖是辛苦,但也有快樂,我們真的是要好好感謝在現場的和今天不在場的關心支援琉璃藝術的每一個人……”

  昨天上午,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的創辦人之一,來自臺灣的文化人、琉璃藝術家張毅,站在“誠實——一個中國琉璃復興的故事”25年琉璃工房特展的啟動儀式上,開始深情“講述”他與琉璃藝術家楊惠姍,以及他們的琉璃藝術創作團隊,為了中國琉璃的復興而走過的不平凡“25年”。

  1987年,臺灣地區一小群在電影界成就不斐的精英,對琉璃一無所知,但憑著一股熱情與義無反顧的執著,硬是摸索出了失落千年的琉璃脫蠟鑄造法,再度燃起中國琉璃的藝術生命之火。 1993年,楊惠姍、張毅帶領琉璃工房到北京故宮展覽,這是海峽兩岸在恢復交流後第一個在北京故宮展出的臺灣地區藝術團體。楊惠姍的七件作品獲故宮博物院收藏。 5年後,楊惠姍再到北京故宮展覽,有三件作品再獲故宮典藏。今天展出的《生生不息》便是其中之一,它由一個半圓底座與兩條騰龍構成,底座內部有升騰的氣泡,象徵著生命源源不絕的活力和人生向上的意志。《千一自在》是張毅的琉璃創作,獲世博中國館典藏。張毅以其深沉的藝術創作性格和人生體悟,表現出了禪意境界,和楊惠姍的嚴謹典麗迥然不同。25年來,琉璃工房的作品贈送全世界至少上百位國家元首,琉璃工房在全球共開設有80余家藝廊,楊惠姍和張毅則被公認為現代中國琉璃藝術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記者在昨天的“琉璃工房25年特展”上看到,戰國至清代兩千多年間、剛經過上海博物館鑒識的262件中國古琉璃,25套琉璃工房作品中包括楊惠姍四大最新琉璃系列,以及一個“行動藝術概念”的最新創作,基本能夠“概括”了這兩位琉璃藝術家及他們的團隊所奉獻給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禮包”。

  “誠實——一個中國琉璃復興的故事”意味深長,深深打動著前來參加“琉璃工房25年特展”啟動儀式的民革中央領導、文化部有關部門領導、上海市政府的有關領導及在滬的臺灣朋友。前來參加特展的兩岸嘉賓,都懷著對這兩位來自臺灣的琉璃藝術家的敬重之意一同為其“喝彩”。琉璃工房25年特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主辦。 

  25年是四分之一個世紀。楊惠姍與張毅,還有他們的琉璃創作團隊,所創作的現代中國琉璃作品為世界各博物館典藏,包括英國倫敦Victoria & Albert博物館、美國紐約Corning Museum of Glass、中國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上海美術館、日本奈良藥師寺等等。 
     
  當天,在琉璃工房25週年之際,兩岸琉璃藝術家以“誠意”為題,呈現了過去復興中國琉璃藝術的歷程,並展出2012年的最新創作系列。以這個本世紀首場跨越兩千五百年時空的琉璃藝術展,講述一個謙遜卻滿是熱情的故事,見證了一個琉璃藝術作品本身與收藏者之間在價值觀上的“默契對話”。

  位於上海泰康路上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當天起也因為有了經過上海博物館鑒識的262件古琉璃收藏,25套標誌了25年琉璃工房創作的現代琉璃史的展品組,以及藝術家楊惠姍的四大最新琉璃藝術創作系列共計近百件作品展出,這裡將會變身為海峽兩岸共同宏揚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場所,中外友人需要了解中國琉璃藝術,到泰康路25號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一定是會大有所獲的。(台灣網上海臺協通訊員 玉龍)

 “琉璃工房25年特展”啟動儀式 (台灣網發 玉龍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