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專家:開啟兩岸和平對話之門是人心所向 大勢所趨

2012年04月24日 08: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馬英九第二任期就職日臨近,島內學者表示,希望馬英九在第二任期裏,以大格局開啟兩岸互動新篇章,有更開創的作為。屆時,馬英九會作何宣示?從近期臺灣方面的幾項舉措中或可見其端倪:

  其一、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胡吳會”上首度表示,認同“兩岸同屬一中”,並重申“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反映出國共高層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個原則上已形成交集,達成共識,將在未來加以鞏固。

  其二、派出候任副領導人吳敦義“以官扮民”,率團參加博鰲論壇年會。“李(克強)吳(敦義)會”與“胡吳會”相得益彰,使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政治互信與經濟合作得到鞏固和發展。

  其三、睽違3年之後,馬英九親自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此文化活動的意涵不言而喻。這一點可從民進黨對其進行高分貝質疑中得到反證。

  與此同時,吳敦義在博鰲記者會上又提出了兩岸政治接觸3條件:兩岸累積足夠的誠意和善意;臺灣內部達成更強更高更一致的共識;民意的支援。這個説法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實則虛與委蛇,施行的仍是拖字訣。若按此條件,兩岸要開啟政治接觸與和平對話之門將遙遙無期。臺灣內部的結構性矛盾與藍綠對立長期存在,在兩岸問題上要達到“更強更高更一致”,短期內難做到。回顧兩岸洽簽ECFA時,臺灣內部並未達成一致共識,反而是在民進黨的一片反對聲中簽署而成,後來也被民進黨“概括接受”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