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未來兩岸關係研討會舉行 思考下一步如何走

2012年04月23日 08: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下一步如何走:臺灣選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21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匯集一堂,共同探討兩岸關係在未來4年的走勢和關鍵突破點。研討會由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和臺灣漢青兩岸基金會共同主辦。

  臺灣學者陳毓鈞表示,兩岸關係的大交流現狀與兩岸大力推動密不可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贏家是兩岸民眾。未來4年,除經貿、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持續深入交流,兩岸關係下一步需要循序漸進,在開啟政治談判方面有所進展。目前,商簽和平協議還需積累互信,不過,相關議題可先開啟,比如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等。

  全國臺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認為,未來4年,兩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經濟方面,優先考慮ECFA後續協商以及相關協議的落實,鼓勵臺商多參與大陸現代化建設;深化兩岸文教交流,臺當局應著手在教科書上的撥亂反正;建立政治互信方面,可以考慮先成立和平發展委員會等。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説,ECFA的商簽對未來4年的文化、政治領域的協商和談判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沒有政治互信,兩岸間的經濟互信也很難完全實現。在深化文化交流、累積政治互信的過程中,可以借鑒ECFA的經驗,研究在前、協商在後,在“先行先試”的特區積累經驗。

  人大教授黃嘉樹指出,未來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其結構性矛盾將會凸顯,過去“協議拉動型模式”可能會讓民眾無感。兩岸關係要“鞏固深化 再創新局”需要解決好“橋”和“船”的問題,增進互信,加強溝通。政治互信和經濟互信對於兩岸關係而言是“鳥之兩翼”,缺一不能行遠。因此,兩岸都需為累積政治互信、開啟政治談判,營造氛圍、不斷推進。(記者李煒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