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鄭成功祖地”石井中憲第:270歲老宅緣結兩岸

2012年03月22日 11:2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泉州府,南門外,四十三都第一厝。”位於“鄭成功祖地”福建南安石井鎮的閩南古大厝——中憲第,是鄭成功後人于清雍正年間興建。歷經270多年風雨的中憲第已成為兩岸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目前,當地政府正積極為中憲第申報“國家級保護文物”和“國家重點涉臺文物”。

  庭院深深“九十九間”

  矗立在大宅門口的石碑上載有: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往臺灣經商致富的商人鄭運錦始建,歷祖孫三代完工。因其子鄭汝成誥封中憲大夫,故稱“中憲第”。

  “興建宅邸的是鄭成功的後人鄭運錦。”石井鄭氏宗親會常務會長鄭新新説,據鄭氏族譜記載,鄭運錦生於清康熙年間,早年潦倒,曾一度靠撿糞、打雜工度日。後來,因其勤奮刻苦,在廈門當傭人時得到老闆提攜,被派出海貿易。此後他組建船隊,購置船隻于閩臺兩地進行交易,並在臺灣彰化縣開設“勃興行”商號、“勃興港”,富甲一方。

  清雍正年間,鄭運錦衣錦還鄉,在石井斥鉅資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的宮殿式府第。

  鄭新新介紹説,大宅歷經十數年建成,為五進宮殿式建築,附設書院、演武廳、梳粧樓及花園,共有一百一十二間,至今整體結構保存完好。“按照當時朝廷規定,除皇親國戚外,官員和庶民建府第都不能超過一百間,因此大宅落成後,主人佯稱九十九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