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赴臺求學失落與期盼:別讓求學承擔不該有的沉重!

2012年03月14日 11: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去年秋季赴臺入學的大陸學生,成為兩岸關係歷史上的“第一批”。時過半年,這些“敢吃螃蟹”的年輕學子在臺灣有一番怎樣的心路歷程?為何困惑?因何難過?他們不知不覺已走入兩岸交流的大時代,一直有關注的目光追隨這個群體。

  馬英九説:對陸生限制太多

  兩岸間的事説複雜可真複雜。到異地甚至異國結婚、探親、上學在今天早已是家常事,大陸學子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跨洋求學,遍佈世界,但是臺灣一直對大陸學生説“NO”,呼籲開放的和堅拒不納的甚至在“立法院”大打出手,有人高喊:“為什麼讓大陸學生搶我們的學校?搶我們的飯碗?”

  事實是,臺灣教育資源過剩,很多學校多年生員不足,運轉困難,以至有總分38分被大學錄取的笑話傳出。臺灣的大學校長們不分政治傾向,皆呼籲開放大陸學生入臺。利益與意識形態的較力之下,臺灣當局修改規定,即簡稱的“陸生三法”,從去年秋季開始,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限制可謂苛刻,可歸納為“三限六不”,限制招生的高校、限制陸生總數、限制醫學學歷採認、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內部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期間工作、不能入臺就業、不得報考公職……

  這個捆綁式的開放政策出臺,有臺灣同行仍然憂心忡忡地問記者:“大陸那麼多人,今後我們的校園會不會擠滿陸生?”記者反問:“如果大陸學生拿到了香港大學、甚至歐美名校的獎學金,為什麼要到臺灣來?”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