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陳雲英談十年履職:憶往昔篳路藍縷 盼來年再創輝煌

2012年03月10日 22:3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臺灣團代表陳雲英接受本網視頻專訪。(台灣網 田雲鵬 攝)

  台灣網3月10日北京消息  今年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最後一年,13人的臺灣代表團裏,陳雲英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代表之一。“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太太……一系列光環籠罩下,陳雲英卻一直以近乎“戰戰兢兢”的心態認真履行著人大代表的職責。在接受台灣網視頻專訪時,學習,是她一直挂在嘴邊的詞。面對記者,陳雲英也透露了內心的小秘密——“我想爭取連任,繼續為兩岸關係發展、為臺胞權益盡綿薄之力”。

  回首十年:篳路藍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分35個代表團,相對其他的地方代表團,臺灣團很小只有13人,用陳雲英的話來説,“我們團,非常艱辛”。

  從在大陸定居的三萬九千名臺胞中選舉出來的這13名代表,除了要為定居大陸的臺胞發聲,還要積極考慮來大陸經商、學習、工作的島內臺胞福祉,考慮兩岸同胞共同的利益。如果讓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陳雲英為十年履職經歷做個總結,她想到的第一個詞是“篳路藍縷”。

  “這十年就是艱苦奮鬥的十年,因為我們責任很重,要為兩岸同胞的權益考慮,提的建議涵蓋方方面面,知識一定要跟進。”

  在兒童特殊教育領域是首屈一指的專家,並不意味著能輕鬆勝任全國人大代表,大量新的資訊需要了解,一批新的領域需要探索。“比如説我不經商,但是我要詳細的閱讀ECFA的內容;臺灣團去臺資企業調研轉型升級,我必須事先對企業經營有所了解;過去我是做兒童發展,做殘障人的教育工作,做了代表之後為臺胞權益我自己要加強學習不能放鬆。”隨著視野與知識面的拓展,陳雲英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要做好代表,就要永無止境的學習,理解民意,不斷的充實自己。”

  每年兩會前夕,臺灣代表團都會組織成員前往基層深入調研,形成議案提交,“臺灣團做的事特別多,每一位代表都是最勤奮的,會事先做大量的案頭工作,而且兩周的會期裏肯定老老實實的在駐地學習材料,再三研讀會議文件,以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建設性意見。”因為人數少,臺灣團的每一個代表在小組討論時都能爭取到充裕的時間發表意見,提出建議,“這是我們的優勢,也對我們的參政議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讓臺灣團備受鼓舞的是,每一年兩會期間,都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部委領導來到臺灣團,傾聽臺籍代表的建議、接受代表當面諮詢。兩岸旅遊開發、教育交流、臺生就業等等政策措施的出臺都離不開臺籍代表的努力與用心。

  “我們來自於基層更要紮根于基層,越是基層的聲音中央領導越重視,形成的建議也越實實在在,越能代表人民行使權力。”陳雲英説,這是人大代表的職責,也是人民對所有代表的期望。

  光榮前行 再創輝煌 

  回首十年之履,陳雲英説,收穫很大,也很充實。“因為每一屆,都有很深重的責任、很豐富的內涵。我們的使命很光榮,因為我們這麼少的人為這麼多的人群牟福利,所以大家很受鼓舞,內心也非常自豪。”

  今年年底全國人大代表將進行改選,是卸任回歸專業研究,還是繼續為兩岸民眾福祉建言,陳雲英用筆寫下了她的選擇——挑起這個光榮的使命,前行。

  “今年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年,兩岸處在一個比較和諧的環境當中,很多事情可以儘快的磋商,有很多大家翹首以盼的方案都在等著兩岸的溝通合作。”作為臺籍代表,陳雲英看到自己可以盡份心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如果選民繼續選我,明年兩會我們還能再見。”陳雲英沒有掩飾她對連任的期盼,但她同時以柔美的嗓音説,即使沒能如願也沒有關係,會一如既往地把兩岸同胞所關心的工作做到位,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工作,義不容辭。而且,陳雲英堅信“臺灣代表團的所有代表都會盡心盡力,期待臺灣代表團可以再創輝煌,也期待著兩岸關係可以更上層樓。”(記者 張瑞宸 郭瑩瑩)

  3月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臺灣團副團長陳蔚文(左)和代表陳雲英接受本網視頻專訪。(台灣網 田雲鵬 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