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商徐濤:十年磨一劍 執著“中國芯”

2012年03月01日 10:5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2000年入駐大陸,威盛在掌門人徐濤的引領下,將“中國芯”理念在中國大陸落戶生根,威盛的“中國芯”民族科技品牌形象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深入人心。圖為徐濤向記者展示威盛中國推出的新産品。(台灣網 楊麗 攝)

  台灣網3月1日北京消息  即便過去十餘年來大陸IT界名人輩出,徐濤在業內依然聲名赫赫。而他所執掌的威盛中國,也在他布道般不遺餘力的推動下,已然成為大陸IC産業最具象徵意義的符號之一。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徐濤與威盛結緣,肇始於2000年的一通越洋電話。彼時,威盛集團董事長王雪紅越洋打來電話,在電話中王雪紅向徐濤詳述了自己“做世界第一流的中國人自己的晶片”亦即“中國芯”的理念。憑藉著與王雪紅對“大陸將成為未來全球IC産業競爭制高點”的高度認同和對“中國芯”理念的篤定信心,徐濤在短短的17分鐘便做出了肯定的答覆,而這通“17分鍾情定威盛”的越洋電話如今已成為業內廣泛流傳的一段佳話。

  “威盛是最適合我的舞臺”

  從臺灣著名高校畢業的徐濤,在島內原本有著不錯的工作,但憑藉對大陸經濟發展的敏銳嗅覺,以及對於全球IT産業發展的深刻認知,剛屆而立之年的徐濤毅然辭職到大陸來謀發展。“與在臺灣按部就班的成長相比,我更希望自己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一個更大的參照係。在這樣的新環境裏,可能需要付出很多的耕耘,但一旦成功,我會擁有更大的發展舞臺”,帶著“用時間換空間”的想法,徐濤隻身來到大陸,而他的第一站就選擇在北京。

  “到2000年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所謂跨世紀的特定時間點上思考自己的未來。我也不例外。”徐濤從未如此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一個平臺,能夠讓自己這些年來在大陸的經營心得、對於産業的了解和積累的人脈關係發生“化學反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我知道我需要一個大機會,只是不知道這個機會何時會到來。”

  沒多久,這個“大機會”便出現在徐濤面前。自此,作為威盛中國的0001號員工,徐濤開始了他執掌威盛中國的職業生涯,也踏上了任重而道遠的“中國芯”之路。

  十年彈指,在威盛,徐濤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身為威盛中國掌舵人的他,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以上,幾乎沒有時間看書和健身。但這些付出很快得到了回報:在不到六年的時間裏,徐濤不僅完成了威盛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相關建設,更成功組建了一支職業、精幹的國際化管理團隊,完成了威盛中國的締造工作。如今威盛不僅成為全球三大晶片廠商之一,也是當今世界唯一同時掌握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x86架構CPU、圖形處理晶片與移動通訊晶片三大核心技術的華人高科技公司。徐濤所執掌的威盛中國,成為威盛在全球的三大業務中心之一,而徐濤本人,也隨著威盛在大陸的發展壯大,成為在大陸臺商中最負盛名的高級經理人之一。

  一切正如徐濤當初投身來大陸發展時所想,“在全新的環境中,耕耘收穫”。如今,在多年投入得到回報之時,徐濤更加確定自己當初的選擇——“威盛是最適合我的舞臺”。

  踐行“中國芯”戰略

  “情定威盛”對徐濤而言,固然有對威盛以及大陸IT市場前景的發展信心,但更為重要的是對王雪紅董事長“中國芯”夢想的篤定信念與執著追隨。

   “晶片科技是高科技産業的源頭,在這個領域裏如果沒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對於中國IT産業的長遠發展來説非常不利”,徐濤這樣解釋威盛當初為什麼要做“中國芯”。對於並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晶片産業而言,“靠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做屬於中國人的晶片”,這是個了不起的夢想。

  王雪紅的這個夢想感召了一大批華人精英為之一起奮鬥,徐濤自己也不例外。“所以當初接到電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因為它確實打動了我”。

  成立二十餘年來,威盛始終秉持著“中國芯”發展戰略,在資訊科技最前沿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如今威盛不僅成為全球唯一掌握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X86架構CPU(中央處理器)核心技術的華人企業,更在全球擁有約5000多項專利技術,這樣的成就連許多國際大公司也難以望其項背。威盛在為中國企業在國際IT制高點贏得話語權的同時,推動了中國創造在全球的崛起。

  自2000年入駐大陸,威盛在掌門人徐濤的引領下,將“中國芯”理念在中國大陸落戶生根,以其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優勢助力中國IC産業趕超世界先進水準,並將“中國芯”的理念深入到社會公益層面,不斷踐行威盛作為華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和公益使命,威盛的“中國芯”民族科技品牌形象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深入人心。

  成功:融入大陸、高瞻遠矚

  威盛在大陸能有如此的成績,徐濤自然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他總是自謙成績並不是他個人的,而是屬於整個團隊的。徐濤曾經以“很辛苦,但很充實”來描述自己這些年的工作感受。看到威盛中國在自己的領導下蒸蒸日上發展,他覺得再苦也值得。

  徐濤説“威盛是一個讓人充滿夢想的公司,北京是一個讓人留戀的城市。在這樣一個城市,為這樣一家企業服務,其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談及臺商在大陸的發展,徐濤有著一套非常有趣的理論:在大陸做生意,就必需要搭上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動車組”,臺商如果只是在火車旁邊奔跑,那只會被淘汰,因為跑得再快,也和火車沒什麼關係。但只要想辦法跳上火車,無數的資源與機遇就自然而然地唾手可得。

  “其實臺商想要成功,就必需要融入大陸。當你不再時時覺得自己是一個臺商時,才算是及格。”這是徐濤時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

  對企業發展而言,徐濤認為,“更為重要的事”是對産業發展要有前瞻性的審視,尤其是在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IT行業,與其説如何規避風險,不如思考企業能否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來審視整個行業,對自己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學習,在技術上選擇最困難的突破,在市場上堅持貼近消費者的需求,才是唯一的方法。相信只要方向是對的,那麼重點就在於堅持、堅持、再堅持。”

  十年磨一劍。威盛在全面發展“中國芯”戰略的同時,正一步步地在全球IT産業界佈下自己的一個“局”。3G移動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發展,將會促使移動互聯時代的全面到來,而在晶片、移動終端、消費品牌上均佔有優勢的威盛,在3G時代將一下子躍居到産業制高點上,其在3G領域佈局多年所積累的産業勢能也因此找到了全面釋放的空間。

  "We are ready!"徐濤對於未來信心滿滿。(記者 李徽 楊麗)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