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科技語匯有望實現“化異為通”

2012年02月09日 07: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8日從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成果發佈會上獲悉,兩岸科技專家共同編纂《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工作進展順利,擬於2015年完成100個學科領域名詞對照工作。屆時,兩岸語匯中差別最大的科技語匯有望實現“化異為通”。

  據有關專家統計,海峽兩岸的科技名詞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名詞差異比較大,如電腦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名詞中大約只有58%完全相同,而“共同詞語”相對較多的物理學領域也大約有20%左右的名詞存在差異。

  據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項目詞典組組長李行健介紹,1993年的汪辜會談就把探討兩岸科技名詞的統一工作列入到雙方共同協議中。199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嘉錫等70余位專家學者呼籲,要積極推進海峽兩岸科技名詞的統一,建議兩岸有關名詞工作的權威部門聯合組成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協調機構,管理兩岸科技名詞的對照與統一工作。

  大陸科技名詞審定機構自1996年開展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工作以來,至今已經在30多個學科領域開展了對照工作,預計到2015年將開展約100個學科領域的科技名詞交流對照工作。

  兩岸專家還將在此基礎上編寫《兩岸科學與技術常用詞典》和《兩岸中小學生科學詞典》。(記者劉暢)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