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要不要“九二共識”?“投票結果給出了答案”

2012年01月16日 08: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塵埃落定,馬英九以79萬多張票勝選連任。這樣的結果傳遞了怎樣的資訊?臺灣民眾如何看待兩岸關係?民進黨前景如何?1月15日,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邀請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多數民意選擇支援“九二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説,這是兩岸關係轉入和平發展新軌道的第一次臺灣領導人選舉。和平發展的因素進入兩岸關係以後,兩岸關係大的氛圍改變了,原來大陸在臺灣選民的心中主要是負面因素,“反中”是拉票的捷徑;現在不是戰雲密布,而是風和日麗,大陸因素變負為正,連民進黨參選人都強調會和大陸搞好關係。當然,臺灣內部對大陸的恐懼和敵意尚有市場。

  李登輝、陳水扁將近20年的“臺獨”影響和脫離一個中國框架的衝撞慣性到底有多大?黃嘉樹説:“投票結果給出了答案。”臺灣目前向一個中國回歸的力道壓制住了向外衝的力量,臺灣同胞從和平發展中感受到了大陸的善意,善意壓制住了防範心理。臺灣多數民意選擇支援“九二共識”,支援一個中國。

  兩岸關係與切身利益相關

  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陳星認為,通過這次選舉可以看出,兩岸關係3年多來有了變化,兩岸關係現在真正變得有關係,是與切身利益相關的關係。臺灣民眾對於“九二共識”的認同,是對經濟利益和兩岸關係穩定所帶來的潛在利益的認知。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徐博東説,此次選舉臺灣工商企業界無論是財團還是中小企業,一邊倒地公開挺馬、挺“九二共識”,臺灣的漁民、農民對ECFA、“九二共識”朗朗上口,有臺灣媒體説這次選舉是“九二共識”打敗了“臺灣共識”,其實,也可以説是發展經濟打敗了重新“鎖閉”。這次民進黨在南部流失了票源,沒有預估選得好,應該是有ECFA的效應,這個效應隨著後續協商的深入,會産生更大的凝聚力量。

  民進黨躲不過兩岸關係這道“坎”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説,在這次臺灣選舉中,臺灣工商界領袖相繼站出來挺馬,一些人過去是挺民進黨的,這次也都轉向。民進黨應該意識到,兩岸關係已經對島內産生了深層次的影響,這道“坎”是躲不過去的。

  黃嘉樹分析説,從此次選舉可以看出,民進黨已經有了政策調整,做了一個戰略撤退,從陳水扁時代的激進“臺獨”變身為溫柔“臺獨”,“我稱之為‘柔獨’”,也就是既堅持“臺獨”立場、反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又主張和大陸對話搞好關係、聲稱勝選後延續兩岸協議等,這套論述和原來的“臺獨”論述已經不太一樣了。

  敗選是教訓也是轉型的機會

  有專家在研討會上指出,民進黨雖然輸了這場選舉,但從投票數上可以看出,民進黨的基本支援者還在,今年的得票數比2008年還有所上升。民進黨能否重新洗牌,徹底改革,現在是一個機會。

  民進黨將如何面對未來?徐博東分析説,民進黨在此次選舉中主打民生議題,極力想回避兩岸議題,這説明民進黨自知兩岸議題是“罩門”。而且民進黨不再敢打“急獨”議題,策略已經進行了調整,向中間靠攏。但兩岸政策想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回避就會自相矛盾,這次選舉暴露出民進黨對“九二共識”自相矛盾,對ECFA態度不明,對“臺灣共識”説不清楚,這個困境是目前民進黨難以克服的。對民進黨來説,這場選舉是教訓,也為日後轉型打下了基礎,黨內理性務實的聲音有可能重新再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