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位臺灣科研人員的南極別樣生活

2012年01月05日 10: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南極真冷!”站在南極長城站的土地上,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何宣慶和臺灣中山大學博士生張佑嘉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寒冷。作為第28次南極科考隊隊員,他們在長城站執行一項名為“南極生態圈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于食物鏈內之積蓄”的科考項目。

  據了解,這是臺灣科研人員第三次參加大陸南極科考。在此前的科考中,臺灣科研人員在研究南極的有機物污染狀況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發現企鵝等南極生物體內的有機污染物含量高於一般家禽家畜。何宣慶和張佑嘉此行的任務是通過現場觀察確定一條相對完整的食物鏈並採集食物鏈中的生物樣本,研究有機污染物是如何在生物體內層層累積的。

  自2011年12月13日抵達長城站以來,只要天氣條件允許,何宣慶和張佑嘉都會到站區附近採集樣品。為了組成一條相對完整的食物鏈,他們先採集了牛首南極魚等魚類樣本,從中發現甲殼類等魚類食物,並且有針對性地採集紅藻、褐藻、笠螺等位於食物鏈底端的生物樣本。對於企鵝、海鳥及海豹等位於食物鏈高端的生物,他們則通過採集殘骸及糞便,分析其體內殘余的有機污染物,了解積蓄情況。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