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一批惠臺政策實施 臺政商大佬看重兩岸關係

2012年01月01日 13: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2012年1月1日起,一批惠臺新政策開始實施,包括:大陸開放臺灣居民在9省市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産品實施第二階段降稅,超過早期收穫産品總數94%的貨物均都實現零關稅。

  據國務院臺辦此前宣佈,首批開放臺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省市為: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四川、重慶。開放的行業為餐飲及零售業。

  ECFA第二階段降稅是按照ECFA的規定,納入貨物貿易早期收穫的産品除30項現有稅率在15%以上的産品降至5%之外,超過早期收穫産品總數94%的貨物均都實現零關稅。這是ECFA貨物貿易早期收穫實施階段,大陸自臺進口産品降稅幅度最大、涉及産品最廣的一次降稅。

  此外,為滿足臺胞返鄉歡度春節,兩岸民航管理部門核定了2012年兩岸春節加班計劃。雙方同意2012年春節加班時間為1月9日至2月6日。第一批共受理兩岸航空公司288個加班申請,其中大陸航空公司申請201班,臺灣的航空公司申請87班。對於票價問題,兩岸雙方已確定將會對北京、上海至臺北等熱門航線的票價進行調控。

  大陸惠臺新政策獲得臺灣人士積極評價

  對於今日起開始實施的惠臺政策,臺灣資深學者、漢青兩岸基金會創辦人陳毓鈞認為,ECFA早期收穫第二階段降稅清單、開放臺灣居民在部分省市申設個體工商戶等利多,將惠及更多的臺灣企業和普通民眾。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平沼表示,ECFA早期收穫清單第二階段實施、數百種貨品大幅降稅,將惠及更多的臺灣企業,有助於提升競爭力,應對歐債危機、美國經濟低迷給臺灣出口帶來的嚴峻挑戰。而大陸新宣佈開放臺灣居民赴部分省市開設個體工商戶,對於有意登陸的臺灣民眾、年輕族群和小微企業是一大利多,有助於“借人頭”創業,減少商業糾紛。

  多位臺商也持積極態度,在山東等地有投資的臺商劉竹承表示,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設立個體工商戶,是大陸釋出善意的又一舉措,有助於臺灣小企業和個人赴大陸經營餐飲、零售,通過做生意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認為,ECFA早收清單對臺灣的石化業很重要,ECFA要繼續推展;臺南市海峽兩岸經貿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文宗指出,ECFA為臺南的農漁産品創造商機,農漁民們都能感受得到。

  臺灣政商界大佬期望穩定與推進兩岸關係

  在2012年來臨之前的近一個月,臺灣政界、商界的重要人物都對兩岸關係表示重視和期許。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2011年12月23日接受彭博社專訪表示,自上任以來,臺灣與大陸已經簽署16項協議,如果兩岸關係改變,“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

  臺灣“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幸媛12月28日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已穩定前進。她表示,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臺“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12月16日説,兩岸關係發展漸趨平穩,建立制度化協商平臺,是這段時間努力的結果,雙方應該加以珍惜,為穩定的關係繼續努力。

  臺灣海基會12月29日舉行年終記者會,董事長江丙坤用 “快”、“忙”、“和”三個關鍵字盤點2011年兩岸關係。江丙坤還強調“九二共識”對於兩岸協商的重要性。

  江丙坤説,農曆新的一年是龍年,龍代表吉祥,希望兩岸兩會在龍年能夠有吉祥的表現,兩岸能繼續和平,透過優勢互補,讓兩岸競爭力大為提升。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12月29日強調,自2005年國共兩黨和解與2008年國民黨在臺灣重新執政以來的事實證明,兩岸積極協商有利促進共同福祉,不應中斷;兩岸人民交流有利雙方和諧相處,不應停頓;兩岸互惠合作有利臺灣繁榮,不應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區域穩定及民族振興,不應倒退。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平沼表示,有歷史為鑒,兩岸關係不能走回頭路。

  臺灣最大的民營企業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12月28日説,若要兩岸經濟協議(ECFA)繼續推展且避免倒退,關鍵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擴大兩岸良性的交流。

  臺灣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12月14日表示,不論未來誰主政(臺灣),首要之務是解決就業問題,也要重視兩岸關係,當初如果沒有戒急用忍,今天臺灣高科技業將是何等局面。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對臺灣地區“執政者”的建言與期許從未改變,就是希望透過改善兩岸關係,讓臺灣經濟變得更好,社會更安寧。

  臺媒呼籲加速建構兩岸經濟命運共同體

  香港《大公報》12月23日刊文説,俗話説“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普通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能否維持家計,亦即臺灣民眾常挂在嘴邊的“顧肚子”。隨著近年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兩岸關係的走向對臺灣島內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臺灣《旺報》12月7日社論則指出,歐債危機及醞釀中的全球經濟風暴,對經濟的衝擊日益嚴峻,兩岸已各自採取因應措施希望緩和衝擊。兩岸經濟關係日益緊密,若能進一步建立命運共同體認知,攜手共抗全球經濟風暴,不僅可體現兩岸經濟的互利共生,亦有助於兩岸關係全面的提升,有利兩岸和平發展大局。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新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