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第一現場:兩岸共推文創産業 臺灣畫廊拓大陸市場

2011年12月29日 16:1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這裡,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負責人李宜霖説。這位來自臺灣的35歲青年,已紮根坐落于京郊的798藝術區整整四年,為父親創辦的畫廊開拓大陸市場。位於臺北市建國南路的亞洲藝術中心總部,則即將迎來30週年紀念日。

  除了佔地約1000平方米的亞洲藝術中心,798藝術區還有八大畫廊、新時代畫廊、山藝術等臺灣畫廊的影子。這裡最初是一家前民主德國援助建設的無線電器材廠,建築多為東德的包浩斯風格,簡潔樸實。後來無線電器廠逐漸衰落,被一群“漂”在北京的藝術家們發現,他們將廢棄的廠房變成中國當代藝術聖地,使798成為集畫廊、藝術工作室、文化公司、時尚店舖于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北京發展文創産業的知名基地之一,因其聲名遠播,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遊客前來一展身手和參觀。

  臺北、北京兩地互動是優勢

  “大陸近80%的畫廊都在798,許多國外畫廊在這裡也有分支機構,共同構建了一個多元碰撞的國際平臺,在這裡能迅速掌握核心資訊。”到大陸後,李宜霖常收到一些畫廊開幕的邀請函,“這在以前的臺灣不大會發生,因為資源有限,同業之間競爭很激烈。換句話説,這裡的人心態更開放。”

  可以想見,李宜霖的開拓之路充滿艱辛。大陸的中國當代藝術自2005年到2006年迎來井噴期,但亞洲藝術中心進入大陸的時間比較晚,很多知名藝術家較難爭取到。畫廊近三年才開始盈利,此前一直是投入遠大於回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