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2011——見微知著看兩岸

2011年12月27日 14:5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為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的實施元年,即將過去的2011年是兩岸關係承前啟後的重要年份,這一年兩岸關係沿著和平發展的方向繼續穩步推進。

  自2008年兩岸恢復正常交往以來,三年多和平發展所積蓄的能量,使得2011年兩岸在經貿、文化和人員交流等多個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2011年1月1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早收計劃正式實施,帶動兩岸經貿合作邁進了新時代。截至10月份,臺灣出口大陸享受優惠關稅的産品共2萬4千多批次,關稅優惠1.02億美元。受惠于ECFA,臺灣多個産業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長。以臺灣漁業為例,具有代表性的石斑魚和秋刀魚出口大陸的增長率分別超過了300%和1000%。臺灣世新大學教授、時事評論員遊梓翔表示, ECFA早收計劃的實施促進了臺灣産品對大陸的出口,不僅惠及面廣,而且成效顯著。遊梓翔説:“有了ECFA之後,等於是把本來已有的兩岸經濟交流,再外加了一個激勵的因素。ECFA(使臺灣)在兩岸經濟合作的項目取得一張門票,這張門票等於一個個綠色的通道。”

  隨著綠色通道的開啟,作為ECFA的執行和監督機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已全面啟動了ECFA的後續協商,穩步推動實現兩岸經濟向正常化、自由化方向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朱磊表示,早收計劃標誌著ECFA的實施剛開了個頭,好戲、重頭戲還在後頭。朱磊説:“兩岸的早收清單一共是800多項的貨品。從服務項目來講,目前進入早收清單佔整個的不到7%,你可以想見如果把整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都開放,效益會有多大。未來(ECFA)對於兩岸貿易,對於臺灣的經濟發展,經濟競爭力,還有臺灣的廣大的農民,勞工以及中小企業,都會有很多的好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