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協會成立20週年成果多 為兩岸關係留美談

2011年12月17日 15: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為兩岸協商和兩岸關係的重要推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今天(16日)迎來成立20週年。海協會成立20週年之際將舉行相應紀念活動。海協會20年,儘管經歷兩岸關係和協商的一段波折,一直致力積極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兩次汪辜會談等重要事件在兩岸關係史上傳為美談。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是于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的社會團體法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章程》規定,海協會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為宗旨。

  為實現上述宗旨,海協會致力於加強同贊成本會宗旨的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的聯繫與合作;協助有關方面促進海峽兩岸各項交往和交流;協助有關方面處理海峽兩岸同胞交往中的問題,維護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接受大陸有關方面委託,與臺灣有關部門和授權團體、人士商談海峽兩岸交往中的有關問題,並可簽訂協議性文件。

  海協會歷任兩屆會長,首任會長汪道涵名于1993年4月27至29日與臺灣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為兩岸事務性交流掀開了新一頁。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病逝後,會長的職位空缺至2008年6月3日。2008年6月3日,陳雲林出任會長。

  兩次“汪辜會談” 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

  首次“汪辜會談”于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汪辜會談”。

  這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絕之後的首度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兩天的會談中,雙方就兩會會務、兩岸經濟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項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會談達成了四項協議,包括“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

  “汪辜會談”後不久,臺灣當局即于當年6月公開推動所謂“參與聯合國”的活動,李登輝公開聲稱,他“從未講過一個中國”。儘管臺灣當局的舉動給落實“汪辜會談”的決議蒙上了陰影,但大陸方面仍積極推動第二次“汪辜會談”,海協會與海基會幾經商談後,最後確定於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舉行。但就在此時,李登輝赴美大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嚴重破壞了兩岸商談的氣氛,使兩岸關係跌至冰點,因此兩會的事務性商談,以及正待成行的第二次“汪辜會談”,均告中斷。

  此後,在“反臺獨、反分裂”的活動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後,大陸方面繼續推動第二次“汪辜會談”,並於1998年10月14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受海協會邀請赴上海、北京的參訪活動終於成行。辜振甫此行受到大陸方面十分重視,並給予很高禮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分別會見辜振甫一行,這是海峽兩岸自1949年以來最高級別的公開接觸。

  當年10月15日,辜振甫與汪道涵會面,這是兩岸兩會自1995年6月中斷商談以來的首次高層對話,是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1993年新加坡會談之後的第二次握手。雙方在會談中達成了四項共識:一、兩會決定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對話,由兩會負責人具體協商作出安排;二、進一步加強兩會間的交流,包括兩會負責人等多層次的互訪;三、涉及兩岸同胞生命財産安全的事件,兩會將加強個案協助,相互委託;四、辜振甫先生邀請汪道涵會長訪問臺灣。汪道涵對此表示感謝,願意在適當的時候到臺灣訪問,加深了解。

  汪辜會談所達成的四點共識,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和兩會交流的氣氛,加深雙方的了解,化解分歧,增進互信,從而為今後兩岸兩會的進一步交流直至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的舉行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陳水扁當局上臺後,繼續推行消極的大陸政策。兩岸兩會領導人未有再行協商會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新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