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文學節側記:以文學為媒 兩岸永不疏離

2011年12月13日 10:0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十年前首屆海峽詩歌節,到十年後首屆海峽文學節,83歲的臺灣著名現代詩人洛夫,用“莫大的喜悅和驕傲”來形容身為見證人的感受。“從海峽詩會躍升為海峽文學節,不僅是規模、人數上的變化,更是兩岸交流深入的表現……”洛夫的激情也感染了很多參與者。

  讓臺灣作家不“寂寞”的平臺

  日前舉行的首屆海峽文學節迎來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以及港臺地區的百餘位嘉賓,他們與大陸文藝界同仁在福州展開學術研討,並現場揮毫潑墨,于吟詩作畫中加深交流;他們一起參觀閩西土樓群,赴風光秀麗的武夷山采風,在蒐集創作素材的同時締結友情。

  “因為文學活動這樣的平臺,我們在大陸結交了許多志趣相投的文友詩友,文學節會落幕,而我們的友情不會終止,為了這些朋友我也樂於在兩岸之間來回走動。”十幾年前,臺灣著名詩人古月受邀來榕參加活動而認識了福建,同時也認識了閩地一幫“性情中人”,她的先生、臺灣著名畫家李錫奇甚至把漆畫工作室建在了福州。

  “近年來在臺灣,大型文學活動極為罕見,廣大民眾對《中國時報》、《聯合報》這著名的‘兩報’文學獎也遠沒有過去那麼關注,文壇相對冷清。”臺灣作家、書畫家侯吉諒對臺灣文學現狀有不少感慨。他認為,文藝作品要有讀者閱讀欣賞才算真正完成,誰也不願意孤芳自賞,執著于“寂寞的藝術”。他注意到,近年來大陸重視文化建設,從各方面大力支援,這給了受邀參加的臺灣文藝工作者一個展示作品、切磋藝術的絕好機會,兩岸文化本就同根同源,此次海峽文學節就是成功的一例。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