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西時評:兩岸金融中心緣何花落廈門?

2011年12月09日 14: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大陸,北京擁有金融機構總部林立之資源,上海憑藉對海外金融門戶之地位,深圳打出毗鄰全球性金融樞紐香港的概念。而“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金字招牌,為何卻花落廈門?

  “廈庇五洲客,門收萬頃濤”。自明、清以降,廈門就是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也是福建華僑出入地和僑匯集散地,票號、典當行等金融業發達,素有“閩南金融樞紐”之稱。如今的廈門更是福建省金融體系比較完備的城市。

  “廈門設立金融特區,對臺灣業界很有吸引力。”在海峽金融論壇上,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表示。廈門和臺灣一水相隔,與金門咫尺相望,獨特的地理位置,對臺合作與交流的前沿優勢,讓廈門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處於重要位置。同時廈門的金融業與對岸有著很深的淵源,比如臺灣的企業就是廈門銀行目前的股東之一。

  推進金融中心建設是廈門在海西先行先試的重要體現。除了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援,正在推進中的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和廈門島內外一體化,也讓廈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産業轉型項目,為本地金融業發展提供不少機會。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