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讓《富春山居圖》“無縫”連接

2011年11月30日 09: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600多年前的元朝,年過七旬的黃公望在富春山閒居,用三四年時間作了一卷畫叫《富春山居圖》。這幅畫卷,被送給一個叫無用禪師的僧人。那時世人皆為名利,為有用的事而忙碌著,因此這幅畫作又被人們稱為《無用師卷》。然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年那些為有用的事而忙碌的人們到現在都雲霄散盡,而獨存於世間的畫卷《富春山居圖》卻出塵風雨間,穿行戰亂中;供在畫室裏,漂流江湖上;收藏密室內,進貢皇宮閣;遭遇焚殘苦,折為兩段情;隨從南北地,輾轉任飄零;同世經變革,分隔兩岸間——一段《剩山圖》被浙江博物館收藏;一段《無用師卷》被臺灣故宮博物院收藏。

  經過兩岸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今年6月1日,在臺北一個長16.5米的大通櫃中聯合展示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中間用一段書法連接起來。但這兩幅作品並沒有連接在一起,間隔著一段距離。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何傳馨説:“這兩幅畫不會真的連在一起,僅有複製畫會合體,讓民眾看到原先整幅畫的樣貌。”因此,筆者有一個想法:重新畫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把《剩山圖》和《無用師卷》有機地聯合起來。筆者蒐集了倣《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和沈周倣《富春山居圖》的長卷,反覆推理研究。原作的殘缺部分和後來裝裱師所裁去部分,怎樣才能有機地接合起來並補上殘缺剪去部分?筆者想到重新倣一幅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將殘缺部分盡善盡美地複製。根據子明和沈周倣畫的模式,那時原作並沒有殘缺,現在殘缺的部分(被火燒掉和被裝裱師所裁去部分)只能在倣畫中尋找原畫本來面目,為此筆者研究並倣畫四五個月時間,最終在今年10月完成。畫作長10.60米,寬0.57米,在原畫的基礎上放大一些。

  筆者作為華夏兒女,能為兩岸統一和文化交流做點有用的事情,覺得無上光榮。(劉福澤 胡麗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