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北故宮“文物”亮相重慶臺灣名品博覽會

2011年11月20日 08:5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正于重慶舉行的臺灣名品博覽會現場,與其他展區把燈光調到已經刺眼的地步不同,有一個展區的佈置更像是一個博物館,燈管柔和許多,展區內部的隔斷也為仿製的傳統木屏風。

  這個展區就是本次博覽會的特色之一:臺北故宮博物院授權商品館。這裡展示的不是文物的原件,也不僅僅是這些文物簡單的複製品,而是基於這些文物所製造的文物創意性商品。

  展區一角裏的玻璃防護罩裏,燈光下的一塊白綠相間的翡翠工藝品婉如一株剛摘的新鮮白菜。這件工藝品叫“翠綠白菜”,其設計製作的創意正是源自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知名文物:“翠玉白菜”。

  工作人員余詩婷介紹,“翠玉白菜”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用一塊天然的翡翠石經過人工的打磨與雕刻後一體成形的,並未做任何的修飾。因此,“翠綠白菜”也遵循此原則,精細打磨一塊翡翠石,利用翡翠本身的顏色與紋路來表現一株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清朝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的三幅名作:《八駿圖》、《開泰圖》和《錦春圖》。在這些畫作裏,來自西方的郎世寧加入了西方的繪畫藝術,使得這些畫比起傳統國畫來有著更多寫實的感覺。

  博覽會上,一家臺灣的文創公司就展示了利用現代科技將這些畫臨摹到純度達99.9%的一層薄薄的黃金之上的黃金畫。記者看到,黃金畫不僅忠實于原畫的色彩與圖案,就連畫中動物羽毛的縫隙也清晰可見。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美譽,在兩岸廣為人知,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一幅《清明上河圖》:由乾隆年間五位宮廷畫師所作的現被稱為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

  另一家臺灣的文創企業便將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繡”到了枕頭、靠墊、床單、被子上,製作出有《清明上河圖》中繪畫場景的商品。原畫中的虹橋、走索、射柳、金蘭居等場景都再一次生動地被“繡”在由真絲製成的商品上。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