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臺取經:何不先來一場“心靈革命”

2011年11月17日 11:13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為應對農業人口流失、農民老齡化等問題,臺灣把“農村再生”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政策之一。為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和農村活化再生,在“生活、生産、生態、文化”特質兼備下,打造以“活力、健康、幸福”為中心的新希望農村。經過幾年努力,其成效已初步顯現,可歸納為四點:

  一是“政府”的引導扶持。臺灣相關部門制定了“農村再生條例”,上升到“法律”層面。並配套資金1500個億元新台幣,分10年完成,每個社區只要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就能得到約400萬元新台幣的資金補助。

  二是借助“外腦”。工業化和資訊化的特點之一,就是産學研的密切結合,使科技迅速轉化為生産力。臺灣農業的現代化亦是如此。這種雙向結合,不僅讓農民嘗到甜頭,也讓科研單位有了用武之地。“1+1”的結果,實際證明遠遠大於了“2”。

  三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臺灣休閒農場之所以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精彩,原因在於它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規劃申請,絕非應付了事、一哄而上,也不是簡單地“一刀切”。

  四是農民的自覺行動。農民是農業的主體,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當傳統農業舉步維艱之時,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農民,急需用科技輔導來提升技能,更需要通過理念引導,完成“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心靈革命”。

  我省(注:福建)的農業正處在由傳統向現代化的轉型過程中,讓農民這個決定性因素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尤為重要。近年來,我省各級各部門積極推動新農村建設,規劃引導,資金扶持,“糧草先行”已經打下較好基礎,作為主體的農村社區和農民“大軍”,何妨來個“腦筋大轉彎”,找準特色,積極先行。(本報駐臺記者 張維東)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