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細數百年兩岸共同推崇的英雄 振興中華成共同宏願

2011年10月11日 10: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孫中山 資料圖

 

  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紀念日。觀察歷史與現實,辛亥革命以來的一百年,一批英雄人物為兩岸所共同推崇。

  從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志士到抗戰時期的抗日英雄,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陸皓東,“鑒湖女俠”秋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抗日名將張自忠……這些人構成兩岸共同推崇和認同的英雄代表。

  共同推崇的英雄群體之一:推翻帝制的辛亥志士

  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深刻影響中國歷史。辛亥革命中産生了一批兩岸共同推崇的英雄。

  孫中山,作為辛亥革命的倡導者,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為兩岸民眾所熟悉和敬仰。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病逝。

  孫中山去世後,在臺海兩岸,推崇和紀念孫中山的活動從未中斷。每逢孫中山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兩岸都有莊嚴紀念。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辛亥百年之際,明確稱讚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國民黨對孫中山這位創黨領袖的崇敬也是顯而易見。從北京到臺北,多地都有以中山命名的公園或紀念場館,孫中山銅像和畫像也不鮮見。

  陸皓東也是兩岸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曾協助孫中山成立興中會總部,為掩護革命黨人而被捕,于1895年11月7日就義。1949年後,陸皓東廣東的故居及墳場都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此同時,陸皓東也被臺灣方面入祀“忠烈祠”祭拜。

  “鑒湖女俠”秋瑾作為近代民主革命者,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擬組織起義不幸事泄被捕,同年7月從容就義于浙江紹興軒亭口。秋瑾犧牲後,1930年屹立在紹興軒亭口的秋瑾烈士紀念碑至今未變。臺灣方面除將秋瑾入祀“忠烈祠”之外,2011年3月邀其後人赴臺出席國民黨中常會講述秋瑾事跡。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同樣也受到兩岸景仰。1911年4月廣州起義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生命危險將當初能找到的戰死和被俘後慷慨就義的72名革命黨人的屍骨葬于廣州東北郊。史稱此役革命黨人安息之地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對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紀念,兩岸近年來舉行了共同祭拜活動,其中新黨主席郁慕明於今年3月專程從臺灣赴廣州參加祭拜活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