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辛亥百年與兩岸關係:讓歷史“浩浩蕩蕩”下去

2011年10月10日 09: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今年紀念辛亥革命達到史上高潮。辛亥革命是檢視當代兩岸關係的歷史工具,它提供了一套參照,供兩岸的人們共同省思。

  對1911年發生的那場革命,兩岸當局都曾有不同的論述和詮釋,但孫中山所説:“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豈不早已説明瞭他對歷史觀察後所下的論斷?

  歷史是延續的,不能切割來看。中國封建帝制在辛亥革命後被打破,孫中山的理想卻始終未能完整實現。

  看辛亥革命的現實意義,今天兩岸的學者逐漸理出了頭緒,認為孫中山的《實業計劃》和《建國大綱》正體現于鄧小平指明的走改革開放之路,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後,在大陸政、經和社會體制轉型過程中,“和諧社會”的核心隱然指向半個多世紀前孫中山的建國理想。

  兩岸的人們必須坦然面對的現實問題是:孫中山的理想是否在中國徹底實現?中山精神在中華大地上萌發出新芽了嗎?

  在臺灣,融合三民主義、自由主義和新儒家思想,在20世紀創造了經濟奇跡,還有城市化和民主化浪潮。

  在大陸,波折中也摸索出新路子。今天,可以重新認識孫中山的建國理想,並吸納到當代中國建設的“中國特色”理論之中,這是目前已看到發端的可喜趨勢。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