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蘇州兩地緣 文化經貿兩相宜

2011年10月05日 08: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在臺灣採訪中,了解或到過蘇州的臺灣同胞稱臺灣與蘇州有著深厚的淵源。蔣介石第二任夫人姚冶誠是蘇州人,其次子蔣緯國從小居住並就讀于蘇州;臺灣地區原代領導人嚴家淦是蘇州木瀆人人;前“行政院長”唐飛是蘇州太倉人,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母親也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臺灣的文化、民俗、風情與蘇州有不少相似之處。蘇州還是長三角臺商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眾多臺商已在蘇州落地生根,把它當作“第二故鄉”。

  老東吳與新東吳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鄒紀萬祖籍蘇州,父母親説的是地道的“吳儂軟語”,他回家鄉已有20多次,本身又是教歷史的,對臺灣與蘇州的歷史文化淵源很了解。他對記者説,臺灣東吳大學與蘇州東吳大學“同根同源”,可以説一個蘇州是“老東吳”,臺灣是“新東吳”。所謂老,蘇州于1900年就創建“東吳大學堂”,法學院頗有名聲,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大審判”的中方人員大半就出身於東吳大學法學院。知名校友有蔣緯國、謝東閔、談家楨、趙樸初、金庸等。

  鄒教授高興地説,如今東吳大學已成為臺灣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同樣是法律系聞名遐邇。臺灣東吳大學的英文名依舊,校徽也與蘇州大學一樣,百年校慶臺灣郵政特意發行了紀念郵票。自1993年起,蘇州大學和臺灣東吳大學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新老東吳大學成為“姊妹校”,學術交流頻繁。

  大臺北與小臺北

  “臺北是一座繁華的不夜城,臺灣風情濃郁,既悠然又時尚”。從小在臺北長大的臺商王永吉,在大陸有投資項目,每個月都往返臺北與蘇南之間。他對記者説,與“大臺北”相對應的是有“小臺北”之稱的昆山,臺灣小吃一條街、臺灣商品展示店、阿里山茶莊、咖啡館、永和豆漿等熟悉的店名隨處可見,想吃到地道的臺灣土特産不是難事,還有臺商子女學校,與生活在“大臺北”沒有多少差別。

  王永吉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臺商成就了昆山,昆山也成就了臺商。目前聚居於昆山的臺商及家屬,加上長期生意往來、頻繁往返于臺灣、昆山兩地的臺商約有10萬人。臺商已對這座城市産生了認同感並紮根于“小臺北”。臺商還在那裏建起了媽祖廟、臺灣老街,形成了濃郁的臺灣生活圈。這裡的一切,都讓臺灣人找到家鄉的感覺。

  寶島風情與姑蘇風味

  臺灣知名文化人陳逢顯對記者介紹説,臺灣與蘇州在民俗、風情、景觀、物産等方面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臺灣有300多條老街,蘇州有數不清的古街巷;臺灣老街注重年號懷舊文化很濃,蘇州老字號店舖保持古城文化風貌;臺灣是“小吃世界”,蘇州是“美食王國”;蘇州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臺灣三峽老街石板路、石碇老街沿溪而立、深坑老街鄰河的民居渡船碼頭,也保存水鄉古鎮風貌;蘇州太湖有碧螺春茶,臺灣三峽也産碧螺春茶……

  記者曾多次採訪過臺灣同胞在蘇州過大年的情景,對此也有同感。就拿臺灣與蘇州的年俗來説,如臺灣要放“天燈”,蘇州有觀“蘇燈”;臺灣“燈下許願”,蘇州“燈下走三橋”;臺灣廟會“乞龜”,蘇州廟會“軋鬧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