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在臺北開幕 兩岸合作弘揚漢字之美

2011年09月24日 08:1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世界上現有的文字中,漢字是最華美、最具藝術性的文字,也是兩岸閃眼、牢固的絲絳。”23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的兩岸最高層次漢字藝術活動——“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的開幕式上,作為特邀嘉賓的北師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對漢字的禮讚,獲得現場熱烈掌聲和共鳴。

  本次藝術節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藝術研究院與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共同主辦,是繼去年9月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北京成功舉辦後,兩岸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又一交流盛事。

  主辦者稱,藝術節匯聚古今書法名家作品、宣揚漢字美的藝術、研究漢字文化承載功能、展現各種多元創新漢字面貌、探索漢字未來發展趨勢。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書法作品舉世聞名,王羲之、顏真卿、懷素、黃庭堅、蘇軾等古代書法大家的許多傳世名作都收藏在此,這些作品將在藝術節期間公開展出。該院院長周功鑫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擔負起傳承發揚漢字的功能。“未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擴建計劃中,將設立漢字博物館,除展示傳統實物外,還將結合現代科技,用動漫等形式錶現漢字,讓新世代更加認識、親近漢字,寓教于樂,創造更美的文化。”

  中華文化聯誼會顧問李洪峰在開幕式上發言説,兩岸共同舉辦漢字藝術節,源於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通過對漢字歷史的梳理和對藝術經典的呈現,發掘、彰顯古老漢字的美感特質,體現漢字的文化價值。他表示,漢字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傳承和弘揚漢字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使命。期待兩岸通過漢字藝術節這一交流平臺,共同延續和弘揚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歷史根脈。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全世界的古文字在開始時都是象形,但至今仍然保留象形文字的只有漢字,而且越用越興旺,兼具了實用性和藝術性。今年的漢字藝術節不僅要展現中國悠久的書寫傳統,更要結合兩岸藝術家,激發創造力,共同為弘揚漢字文化,獻上最有意義的全新創作。

  據悉,“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從23日起陸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以及臺北華山文創園區盛大展開,除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外,臺曆史博物館特別策劃了“海嶠風華——近現代名家書跡展”,展出於右任、王壯為、張大千、溥心畬等60位近現代書法家作品以及胡適、朱自清、徐志摩、陸小曼等人的珍貴手札。

  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的“兩岸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邀請兩岸近百位書壇精英,分別展出傳統、實驗兩種不同風格作品。此外,藝術節還舉行“書寫漢字——大陸當代藝術展”、“兩岸篆刻名家展”、“數字e筆書畫展”以及名家對談、藝術講堂等活動。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