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紀念辛亥百年 學者暢談首義精神

2011年09月08日 10: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打響武昌首義第一槍的辛亥志士熊秉坤之子熊輝、黃埔軍校33期學員陳慶國、黃埔軍校12任校長許歷農之女許綺燕、湖北黃埔同學會副會長陸鐵明等黃埔同學、辛亥和黃埔後代,7日在武昌出席了黃埔論壇武昌首義座談會。

  首義精神

  100年前,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啟蒙和鼓動下,武昌的革命黨人立志救亡圖存,改變民族的命運,組織了日知會和共進社,傳播革命思想,為武裝起義奠定基礎。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震撼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

  陸鐵明説,100年來,辛亥志士以國家民族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敢為天下先”的武昌首義精神、不屈不撓的團結戰鬥精神一直激勵和影響著後人。辛亥首義文化已成為荊楚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

  辛亥首義的精神是什麼?熊輝在座談中如此表述:首義精神是以天下為己任、愛我中華為天職的精神,這是最重要的,沒有這種精神不會有辛亥革命;是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是改天換地、愚公移山的精神;是無私無畏、全心奉獻、甘灑熱血的戰鬥精神;是胸懷全局、風雨同舟的團結精神。武昌首義正因為這樣的精神才取得了成功。

  已經94歲的黃埔軍校17期預科學員劉一曙補充説,首義精神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非常重要,愛國主義是辛亥革命之魂,是中華民族之魂,當年我投考軍校,除了要報父仇,也是要雪國恥,有了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危難中不亡;有了愛國主義精神,國家統一富強的理想終會實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