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學生在大陸:我看豪爽北方人

2011年09月02日 09: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的早點只有3樣:餅、餅和餅。

  我的評價逗樂了不少南北方的朋友。去年,我這個臺灣女生考進了北京的大學,北京兒化音、四合院兒、南鑼鼓巷……這裡沉澱的歷史和文化,深得如同環抱故宮的後海,讓我由衷喜愛。只是秋冬時節沙塵暴的騷擾,和“為餅獨尊”的早點讓我有些不適應。

  煎餅果子、山東大煎餅、雞蛋灌餅、饃皮煎餅、甜酥餅、鹹酥餅,更有食堂的傳統招牌——肉餅。還有各具形態的無名餅類,每天早上成堆地在食堂大廳一字排開,後面排著長隊,你能輕易從學生的探頭探腦和凝望猶豫中讀出迫切。

  “民以食為天”,我相信老祖宗的話,那麼反推過來,“食”作為“天”,其實投射著地方人的性格。北方人吃餅總是豪邁的,筷子夾不穩,那麼就套個食品袋用手抓吧。佐著紅腐乳、蘿蔔幹,一碗清湯寡水的小米粥伴著喝。北方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直爽,體現在每一餐,或炸或煎的制餅工藝,為本身增加了美味和卡路裏。因而北方人總是比南方人更壯實,包括妙齡少女,但他們才不在乎這些。以至於我,一個標準身材的南方人,在這兒總聽到感慨:你好小哦!

  上禮拜和一個北方的朋友上街,驚訝地看到北京街頭的招牌上寫著“湯包”2字,南方獨有的,薄皮小個的湯包?在我的強烈建議下,朋友決定嘗嘗,但掀開蒸籠的那一刻,我愣了——這哪是湯包,不就是包子嗎?我跟朋友解釋,湯包是一口開窗,二口喝湯,三口吃光,皮上有密密褶子的小包子。北方的朋友費解地搖搖頭説:“這麼麻煩!”的確,南方精緻的小個兒點心,實在難滿足北方人大快朵頤的心呢!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