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楊立憲:兩岸觀念文化的交流應嘗試“相向而行”

2011年09月01日 11:14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31日上午,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兩岸特色:理論建構與路徑探索”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臺灣研究優秀成果頒獎式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成思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等出席研討會,併為臺灣研究優秀論文作者頒獎。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表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驕傲和精神支柱”和“兩岸交流的基礎”,也是“兩岸真正的最大公約數”,也因此,後ECFA時期,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兩岸關係下一個發展重點指向了文教交流與合作。現階段兩岸應從具體議題入手加強交流,待時機成熟時則應思考商簽文化交流合作協議的問題。

  楊立憲稱,兩岸文化形態係出同門,均具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的特色。例如,兩岸人民都以漢族為主體,兩岸語言文字相同,飲食服飾、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德觀念等也大體相同。尤須指出的是,臺灣自1945年光復後,在政治上居統治地位的主要是從大陸去的中國國民黨及其政權,教育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以儒家學説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民間仍然保持著濃厚的漢民族習俗,上世紀60年代末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中華文化的整理保護與宣傳做出很大貢獻。這些不僅使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也使之內涵得到極大豐富和發展。

  但另一方面也應看到,由於地理環境場所、歷史經歷等有所不同,臺灣文化已形成融海島文化、移民文化、外來文化和西方文化于一體的自身特色。例如:崇尚自由開放,接受外來事物較快;尊重多元、包容不同、勇於創新,重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重友情講義氣,信奉“愛拼才會贏”;政治上傚法歐美的政黨政治、三權分立與普選制;經濟上實行外向型的市場導向的自由競爭機制;社會治理向西方看齊,公民文化、志工文化及大眾消費文化較為發達等。兩岸在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