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三地政商人士:ECFA時代香港發揮“橋梁效應”

2011年08月26日 08:3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基本實現“三通”並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會否導致香港的經濟地位“邊緣化”?香港應扮演何種角色,需要如何轉型和創新?

  25日,由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基金會、香港青年議會、亞洲週刊共同主辦的“港臺政經論壇”於此間舉行。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副會長王暉、京泰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振剛、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黃友嘉、國民黨中常委劉大貝,在以“ECFA時代港臺經貿新格局”為主題的經貿論壇上發表演説,為上述提問給出了精彩答案。

  23.5%、21.8%、24.3%、22.8%……黃友嘉引用了4個統計數據,分別是2007年至2010年由香港轉口貿易佔兩岸貿易額的比重。“從數字可以看到,兩岸‘三通’加上ECFA生效,並沒有撼動香港在兩岸經貿往來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他分析説,這與香港在增值服務、專業資源、人際脈絡等方面具備的優勢密不可分,“短期內,這些優勢比‘三通’帶來的人員貨物運輸上的成本節約,讓兩岸客商更為倚重。也正因此,放眼長遠,香港可憑藉這些優勢,成為ECFA時代兩岸經貿策略性夥伴。”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