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林家興:從“國共合作産物”到兩岸青年交流領袖生

2011年08月11日 11:1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家必先興,國何以復”,臺灣政治大學學生會負責人林家興將這八個字認真題寫在手中的扇子上。站在天津“金湯橋”邊,他讚嘆先輩為國家復興赴湯蹈火的奉獻與犧牲。

  現年21歲的林家興出生於一個特殊的家庭,戲稱自己是“國共合作的産物”。“我父親是國民黨員,母親是印尼華僑,從小接受的是共産黨教育,能流利地背出毛主席語錄。”

  他的父親林德蒼是溫州林家村人,1929年出生,15歲在大陸從軍,20歲時跟隨國民黨部隊到臺灣。“雖然只是一名基層士官,但父親讀過一些書,寫過散文,十分有才。”林家興説。

  1970年林德蒼從軍隊退伍後,開始從事新聞傳播事業,創建傳播公司,開播關注臺灣中小企業發展的工商類節目,同時在臺灣“中國電視公司”擔任製作人。

  “當時正好趕上臺灣經濟發展期,企業效益很好。”林家興説,父親的事業也風生水起,獲利頗豐。

  “衣錦還鄉”是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事業發達的父親開始回饋鄉里,支援溫州林家村的建設。林德蒼在溫州仰山鄉修建小學,以自己的字號“向峰”命名了“向峰亭”和“向峰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