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問題專家:怎樣才能搞好第三次“國共合作”?

2011年08月10日 10: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民黨的黨史館內,收藏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毛澤東所寫的工作信函。本報記者 陳曉星攝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一次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和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畢生都把“民族復興”和“中國統一”列為革命的兩大任務。而近百年來的歷史實踐表明,這只有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後實現“國共合作”的歷史條件下才有可能完成。

  第一次國共合作,打敗了北洋軍閥,為中國南北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兩次國共合作都證明,兩黨合作則雙贏,國民黨也會興旺,兩黨分裂對雙方都不好,對人民不利,最後也會給國民黨帶來失敗。

  目前國民黨人中,不少人仍對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存在著嚴重誤解,好像這兩次都是國民黨吃了大虧,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取得北伐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背叛革命,使共産黨付出了慘重代價;第二次國共合作,在取得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又撕毀兩黨達成的關於“和平建國”的“雙十協議”,發動了內戰,從而激發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最終招致自己的失敗。

  1949年以來,國共兩黨隔海對峙,情況更加複雜。馬英九上臺以後,國共關係趨於緩和,兩岸關係明顯改善。有無可能進一步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以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呢?

  有人公開表示反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因為臺灣已經有了民進黨,它是絕對不會容忍國共合作的。我則大不以為然。正是因為臺灣有了主張獨立、反對統一的勢力,這才更加需要國共合作,並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全島愛國民主力量的大團結。對民進黨中極少數“主獨”的骨幹分子來説,你對他讓步也好,不讓步也好,反正他們是要搞“臺獨”的。要他們來容忍“國共合作”,以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簡直是天方夜譚。國民黨越是向他們討好和讓步,越是有可能招致嚴重後果。

  怎樣才能搞好第三次“國共合作”呢?我認為有以下三條﹕

  第一、要正確理解和認識國共關係歷史,以往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任何政黨,無論是什麼時候,都必須以人民利益為最大利益,而決不可逆此而謀求一黨一己之私。歷史上的國民黨,在自己力量佔優勢時,總是想吃掉共産黨,而終致被人民所唾棄。這是重要的歷史教訓。今天的共産黨,決不會走這一條路,不會憑藉手中權力去吃掉國民黨,而是主張“國共合作、求同存異、共創雙贏”。

  其次,要搞好島內愛國民主力量的大團結。現臺灣大小政黨共180多個,其中90%以上都是主張民主的、愛國的。在臺灣除了國民黨以外,最有影響力的是親民黨和新黨,宜聯合為統一的愛國主義力量。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最近在國民黨一次代表大會上説:“在大是大非面前,任何不爽都要擱在一邊。”相信他講的大是大非,指的就是統獨之爭,他這句話不僅是針對國民黨內部説的,也是針對整個藍營內部説的,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第三,要正確處理好國民黨和綠營關係。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關係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民進黨的本性,它的“臺獨黨綱”。民進黨的草根性、排他性、好鬥性,也是它的本性決定的。另一方面,來自國民黨本身,它對共産黨的誤解、顧忌和防範。它與民進黨雖有矛盾和對立的一面,但也有妥協和相互利用的一面,國民黨欲圖以民進黨來牽制共産黨。這就決定了國民黨必然會對民進黨不時出現無原則遷就的情況。

  應該指出,在民進黨內部,除了極少數“主獨”分子外,絕大部分都是被誤導的,是可以通過溝通加以化解的。

  最後,還必須指出的是,“國共合作”是有原則、有條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中國”。

  (李家泉 作者係臺灣問題專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劉洋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