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經濟觀察:ECFA條件下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格局

2011年07月30日 10:4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二十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29日在山東棗莊舉行,一些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在研討中認為,ECFA條件下兩岸經濟同呼吸共命運,應深化合作,聯手贏取中華民族在世界經濟舞臺的新發展。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成思危在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兩岸應充分做好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政策藍圖的連接,實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認為,時下正處於西方“強而不盛”與中國“盛而不強”的特殊階段,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ECFA條件下兩岸經濟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與挑戰。

  “兩岸在經濟是合作夥伴;既要各自發展,更要攜手‘賺世界的錢’。”曹小衡説,大陸“十二五”規劃建議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將協助企業、資本以不同形式走出去,這將為臺灣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近幾十年來,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部分在西方。1979年臺灣與大陸貿易剛起步時,對美、日、歐的出口占總出口額的63.39%。隨著大陸經濟體的成長,大陸逐漸成為臺灣近年來經濟發展的助推器。2009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已升至26.63%,對美、日、歐出口比重則降至29.77%。

  “大陸具有穩居世界第一的經濟增量規模和龐大的市場份額,這些都將為臺灣搶佔國際市場、再現經濟繁榮提供新的增長點。”曹小衡認為。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吳德美説,ECFA的簽署加速了臺灣對大陸以及東盟的貨物貿易及農産品出口,也有助於臺商對大陸的投資,達到領先競爭對手優先進入大陸市場的目的。

  大陸“十二五”規劃起步,經濟將快速轉型,兩岸經濟分工合作面臨重大調整。曹小衡建議,兩岸有關部門應研究並啟動重大項目合作引領未來兩岸産業合作,爭取再創一個兩岸經濟合作黃金期。

  當前國際及兩岸經濟格局對啟動兩岸重大項目合作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兩岸應聯手打造屬於中國人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鏈系統。”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桑登平認為,兩岸可在提升兩地産業鏈合作配套基礎上,瞄準全球生物科技頂端,在新藥研發、幹細胞、基因檢測服務和農業生技等領域進行創新性合作開發。

  全球金融危機改變了兩岸貿易投資模式,兩岸間“臺灣接單——大陸生産——出口歐美”的貿易、投資模式面臨挑戰。

  臺灣經濟主管部門于6月22日批准臺灣企業友達電子持股49%參股昆山龍飛光電8.5代面板登陸項目,首開兩岸參股面板廠範例,出現了兩岸聯手面對世界競爭的新局。

  臺灣為擺脫金融危機衝擊,將通過擴大島內投資、振興新興産業刺激經濟增長。曹小衡認為,若能積極引進“陸資入島”,將為島內投資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為臺灣抵禦國際經濟動蕩築起堅實堤壩。

  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九元指出,臺灣未來的結構將與兩岸經濟合作息息相關,只有順應兩岸經濟機制化合作的現實需求才能在複雜的外部世界中求得大發展。(記者 任沁沁 鄭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雲濤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